成本视角下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研究

被引:3
作者
张习宁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空间状态模型; 大宗商品; 刘易斯拐点;
D O I
10.19647/j.cnki.37-1462/f.2011.08.003
中图分类号
F822.5 [通货膨胀];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时间序列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引起物价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劳动力价格的变动只是次要因素。而国内原材料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影响。关于劳动力供给维度,分析显示:假设相关制度性创新进程能够加快,至少在短期内我们大可不必高估刘易斯拐点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对中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一个判断 [J].
何海峰 .
金融与经济, 2010, (01) :6-12
[2]   经济地理与地区间工资差异 [J].
范剑勇 ;
张雁 .
经济研究, 2009, 44 (08) :73-84
[3]   中国汇率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J].
王晋斌 ;
李南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17-27+140
[4]   近期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对策探讨 [J].
郑直 .
福建金融, 2008, (08) :24-26
[5]   从发展阶段与增长模式看待当前通货膨胀问题 [J].
朱树山 .
西南金融, 2008, (05) :14-16
[6]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J].
吕剑 .
国际金融研究, 2007, (08) :53-61
[7]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M].刘元春等;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  
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M].蔡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