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法到政法——传统与现代中国法的结构与哲学及改造提升

被引:13
作者
张中秋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关键词
礼法; 政法; 哲学; 未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用法文化的视野和法哲学的方法,能够深入探讨,从礼法到政法的传承与变迁中,传统与现代中国法的结构与哲学及其改造提升问题。传统中国法的结构是礼法结构,其哲学是道德哲学,其背后的世界观是道或者说是阴阳统一的世界观;现代中国法的结构是政法结构,其哲学是功利哲学,其背后的世界观是唯物论或者说是原子论的世界观;但它们最终要回答和追求的是同样的问题,即人是什么、人如何成为人、以及法对人成为人有什么价值。在未来中国法的结构与哲学的改造提升中,应弱化政法结构中政与法的意识形态性和功利性,注入基于普遍人性的人权和基于中国人性情和教养的礼,从而将其改造提升为新型的政法结构;其中最根本的是唯物世界观,亦即物质的功利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与道的或者说阴阳统一的世界观,亦即精神的道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的协调统一。从两种世界观的方法论和现今的立场出发,在未来中国法的发展中,上述两者的协调统一,虽有其艰难性,但亦有其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人民政法传统的历史生成与法治转型 [J].
安秀伟 .
河南社会科学, 2016, 24 (02) :70-74
[2]   “政法”:中国现代法律传统的隐性维度 [J].
徐亚文 ;
邓达奇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6 (05) :103-108
[3]   政法传统与司法理性——以最高法院信访制度为中心的研究 [J].
左卫民 ;
何永军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11-119
[4]   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思路 [J].
宋志明 .
船山学刊, 2004, (01) :5-13
[5]   中国古代本体论的发展规律 [J].
张岱年 .
社会科学战线, 1985, (03) :52-6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 法律出版社 , , 2018
[7]  
陕甘宁边区司法改革与“政法传统”的形成[M]. 人民出版社 , 刘全娥, 2016
[8]  
原理及其意义[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张中秋, 2015
[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人民出版社 , , 2014
[10]  
当前纠纷解决理论法哲学基础的反思与超越[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刘文会,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