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5
作者
许炯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粒度; 泥沙输移; 风水两相作用; 黄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黄河中游29条支流、40个站点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 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的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值粒径D50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建立了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和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和年均降水量Pm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tss和Pm的变化对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0.4%和29.6%,对于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1.1%和8.9%,对于D50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3.1%和6.9%.提出以年均降水量Pm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之比作为风水两相作用指标.资料分析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r>0.005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Pm/ tss)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0.01 mm的细颗粒组分百分比(r<0.01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河流之间,随着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变化,粗细颗粒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搭配关系, 这种搭配关系的变化对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悬移质含沙量出现峰值.
引用
收藏
页码:958 / 9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黄河中游支流悬移质粒度与含沙量、流量间的复杂关系 [J].
许炯心 .
地理研究, 2003, (01) :39-48
[2]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风水两相侵蚀产沙过程 [J].
许炯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5) :540-548
[3]  
水利水保工程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径流泥沙影响研究.[M].徐建华;牛玉国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4]  
黄河泥沙与环境.[M].景可等著;.科学出版社.1993,
[5]  
黄土高原地区北部风沙区土地沙漠化综合治理.[M].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