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滨海湿地麋鹿恢复种群的研究

被引:20
作者
丁玉华 [1 ]
朱梅 [2 ]
任义军 [1 ]
机构
[1]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站
关键词
麋鹿; 苏北滨海; 湿地; 野生种群; 散养种群;
D O I
10.16829/j.slxb.2006.03.006
中图分类号
S863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狩猎限制];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1986年至2004年,在苏北滨海湿地开展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从每年的2月份开始,在麋鹿的产仔期按照每旬记录产仔数,直至产仔结束。逐年统计半散养和野生麋鹿种群结构。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麋鹿进行称重,分析个体的身体发育程度。半散养麋鹿种群由1986年引进的39头,发展到2004年的706头,年均出生率21.7%,鹿群年均增长率为17.5%,现已繁殖了子四代;野生放养麋鹿由31头增加到2004年的41头,年均出生率为16.3%,年均增长率为9.0%,且于2003年、2004年各产1头完全属野生的子二代。产仔季节相由引进时的紊乱已调整至目前的规律性产仔。研究表明大丰麋鹿种群繁殖很成功,其寿命、行为、生理发育、繁殖周期等都较引进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完全适应了黄海湿地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干扰仍是影响麋鹿种群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49 / 2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四川梅花鹿生命表和种群增长率的研究 [J].
郭延蜀 ;
郑慧珍 .
兽类学报, 2005, (02) :150-155
[2]   中国麋鹿种群现状调查 [J].
杨戎生 ;
张林源 ;
唐宝田 ;
钟震宇 .
动物学杂志, 2003, (02) :76-81
[3]   行为的结构、刚性和多样性 [J].
蒋志刚 ;
李春旺 ;
彭建军 ;
胡慧建 .
生物多样性, 2001, (03) :265-274
[4]   中国麋鹿种群密度制约现象与发展策略 [J].
蒋志刚 ;
张林源 ;
杨戎生 ;
夏经世 ;
饶成刚 ;
丁玉华 ;
沈华 ;
徐安红 ;
于长青 .
动物学报, 2001, (01) :53-58
[5]   麋鹿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J].
蒋志刚 .
兽类学报, 2000, (01) :1-12
[6]   中国麋鹿遗传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 [J].
于长青 .
生物多样性, 1996, (03) :8-12
[7]   世界糜鹿数量及其分布 [J].
丁玉华 .
野生动物, 1995, (01) :42-43
[8]   大丰麋鹿群对光周期适应的研究 [J].
梁崇岐 ;
陆军 ;
孙大明 ;
丁玉华 ;
徐安红 .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06) :650-653
[9]   关于野生麋鹿绝灭原因的再探讨 [J].
曹克清 ;
陈彬 .
四川动物, 1990, (01) :41-42
[10]   我国古籍中有关麋的一些记载 [J].
夏经世 .
兽类学报, 1986, (04) :26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