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省域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16
作者
马子量 [1 ,2 ]
郭志仪 [1 ]
马丁丑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2]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空间效应; 西部地区; 城市化; 空间杜宾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4 ;
摘要
基于西部地区12个省域2000-2011年城市化相关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西部地区省域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省域间城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有着空间集聚的趋势,利用传统OLS模型进行解释会造成空间因素的遗漏,空间计量模型更为适用,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西部地区省域城市化进程中动力因素的空间交互效应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省域产业结构转变对其城市化的正向直接效应最强,但是省域间存在较强的产业竞争,周边省域产业结构转变会对省域城市化产生明显的负向间接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省域城市化的直接效应显著,同时由于西部地区省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明显,周边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省域城市化的负向间接效应并不显著;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对省域城市化的正向直接效应仅次于产业结构转变,而且这种城市化推动行为在省域间效仿度较高,导致其对省域城市化的正向间接效应最强;基础设施投入对省域城市化也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省域间基础设施投入虽存在效仿行为,但是财政水平较低导致其对省域城市化的正向间接效应并不显著;由于区位劣势,对外开放程度对西部地区省域城市化的正向直接效应不显著,但是周边省域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强却一定程度上导致省域自身经济要素外溢,对省域城市化产生了显著的负向间接效应。因此,在未来西部地区省域城市化进程中不仅要关注省域自身城市化动力因素,还应注意省域间的城市化动力因素的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城市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 [J].
胡玉敏 ;
杜纲 .
科学·经济·社会, 2012, 30 (01) :50-52+56
[2]   城市化、区域创新集群与空间知识溢出——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证 [J].
姜磊 ;
季民河 .
软科学, 2011, 25 (12) :86-90
[3]   新时期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及政策选择 [J].
吴建峰 ;
周伟林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05) :21-26
[6]   中国省域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J].
蒋伟 .
经济地理, 2009, 29 (04) :613-617
[7]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J].
陈明星 ;
陆大道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387-398
[8]   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形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J].
房国坤 ;
王咏 ;
姚士谋 .
人文地理, 2009, (02) :40-43+124
[9]   中国城市化发展决定因素的地区差异 [J].
汪段泳 ;
朱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1) :66-71
[10]  
Dynamic spatial panels: models, methods, and inferences[J] . J. Paul Elhorst.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 . 2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