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托达罗模型的修正与实证检验

被引:38
作者
陈会广 [1 ]
刘忠原 [1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2] 美国特拉华大学粮食与资源经济系
关键词
土地承包权益; 劳动力转移; 托达罗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20205 ; 1203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实际,通过引入土地承包权益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推导出有待检验的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10年南京市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调查数据和多项分类Logit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禀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地调整及放弃土地承包权意愿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地细碎化、产权认知作用的估计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相一致,二者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土地承担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的情况下,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本稳定并长期不变,对于有序稳妥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论农地制度创新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J].
张笑寒 ;
黄贤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05) :46-50
[22]   农业剩余劳动及其转移问题:理论思考与中国的经验 [J].
郭熙保 .
世界经济, 2002, (12) :25-32+80
[23]   迁移的双重动因及其政策含义——检验相对贫困假说 [J].
蔡昉 ;
都阳 .
中国人口科学, 2002, (04) :3-9
[24]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双重困境下的"三农"问题 [J].
温铁军 .
读书, 2001, (10) :22-29
[25]   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扩张的思路 [J].
周天勇 .
经济研究, 2001, (03) :75-82
[26]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 [J].
姚洋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54-65+206
[27]   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J].
迟福林 ;
王景新 ;
唐涛 .
中国农村经济, 1999, (03) :5-13
[29]   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 [J].
万广华 ;
程恩江 .
中国农村观察, 1996, (03) :31-3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