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地亚红豆杉对自然降温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21
作者
芦站根
周文杰
赵昌琼
陈京
谈锋
不详
机构
[1] 河北衡水师专生物系
[2] 涪陵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3]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4]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衡水
[5] 衡水
[6] 重庆涪陵
[7] 重庆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低温半致死温度; 渗透调节物质; 内源激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 [针叶树类];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以 3年生的曼地亚红豆杉 (Taxusmediacv.Hicksii)为材料 ,对其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气温的降低 ,曼地亚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不断降低 ,由秋季的 - 8.13℃降低到冬季最冷的 1月中旬的 - 13.0 1℃ ;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 ,而淀粉总含量降低 ;内源激素ABA含量不断升高 ,与低温半致死温度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 0 .9710 6 ) ,而ZRs、GA1/ 3 、IAA含量降低 ,与低温半致死温度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4 972、0 .8136、0 .6 975 )。综上所述 ,在自然降温过程中 ,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了曼地亚红豆杉低温半致死温度的降低 ,从而使曼地亚红豆杉能很好地适应重庆栽培地的低温条件而安全过冬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南方红豆杉抗寒性的变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J].
谢吉容 ;
向邓云 ;
梅虎 ;
谈锋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231-234
[2]   自然降温过程中曼地亚红豆杉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变化与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关系 [J].
向邓云 ;
谢吉容 ;
谈锋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452-456
[3]   北美红豆杉的引种繁殖和叶片中紫杉醇的积累 [J].
谈锋 ;
庞永珍 ;
熊能湘 ;
邓传跃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448-451
[4]   自然降温过程中栀子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变化与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关系 [J].
严寒静 ;
谈锋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0, (01) :91-95
[5]   红豆杉属植物的组织、细胞及胚培养 [J].
陈永勤 ;
朱蔚华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 (03) :213-219
[6]   东亚和北美产红豆杉属七种植物中紫杉醇及短叶醇的含量 [J].
高山林,朱丹妮,周荣汉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5, (01) :8-10
[7]   测定小麦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方法 [J].
张殿忠 ;
汪沛洪 ;
赵会贤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0, (04) :62-65
[8]   常用的几种蒽酮比色定糖法的比较和改进 [J].
林炎坤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 (04) :53-55
[9]   Screening of the needles of different yew species and cultivars for paclitaxel and related taxoids [J].
van Rozendaal, ELM ;
Lelyveld, GP ;
van Beek, TA .
PHYTOCHEMISTRY, 2000, 53 (03) :383-389
[10]  
Hairy root cultures of Taxus × media var. Hicksii Rehd. as a new source of paclitaxel and 10-deacetylbaccatin III[J] . M. Furmanowa,K. Syklowska-Baranek.Biotechnology Letters . 200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