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工艺优化及性质分析

被引:6
作者
陈俊高 [1 ]
迟玉杰 [1 ,2 ]
王喜波 [1 ]
于翠 [1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 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磷酸化; 乳化性; 工艺; 性质;
D O 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0.11.010
中图分类号
TQ936.2 [各种蛋白质];
学科分类号
083202 ;
摘要
采用三聚磷酸钠(STP)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磷酸化改性,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和SPSS分析软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磷酸化改性前后的蛋白样品进行疏水性、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SEM)3方面的分析测定,确认STP对SPI所产生的磷酸化作用。结果表明:4个试验因素对乳化活性(EAI)和乳化稳定性(ESI)的影响顺序为STP添加量>SPI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适宜的磷酸化反应条件为SPI浓度13%,STP添加量1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5 h。在最适工艺条件下,经磷酸化改性后的SPI产品的乳化活性从0.293提高到0.785,乳化稳定性从17.8提高到26.2,分别提高了168%和47%。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微波辅助磷酸化改性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研究 [J].
海日罕 ;
迟玉杰 .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 (06) :36-40
[2]   化学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J].
张春岭 ;
潘思轶 .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 (06) :26-30
[3]   大豆蛋白与多糖的接枝改性 [J].
刘燕 ;
裘爱泳 .
中国油脂, 2006, (01) :39-41
[4]   饲料中总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含量测定 [J].
袁东 ;
封雪松 ;
付大友 ;
袁基刚 .
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 2002, (04) :42-46
[5]   酰化对大豆蛋白结构和功能性质影响附视频 [J].
熊正俊 ;
赵国华 .
粮食与油脂, 2001, (09) :5-7
[6]   磷酸化大豆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 [J].
卢寅泉 ;
陈彤华 ;
陈连就 .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3, (01) :17-24
[7]  
Enzymatic phosphorylation by a casein kinase Ⅱ of native and succinylatedsoy storage proteins glycinins glycinin and β-conglycinin. Ralet MC, Fouques D, Chardot T, et 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