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物的二元产权结构——公共地役权及其设立的视角

被引:46
作者
肖泽晟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物; 二元产权结构; 公共地役权; 剩余财产权; 公共利益;
D O I
10.16235/j.cnki.33-1005/c.2008.04.020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公共地役权是为了实现行政目的并用以对抗第三人而要求私法财产权人持续承担某种负担的权力或权利,可以在私法财产上通过强制命令、行政合同、捐赠奖励等方式设立。从这一视角看,公物上可以同时存在公共地役权与私法权利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前者服务于特定公共利益,由作为公法物主的行政主体或公众行使;后者服务于供役人私人利益,由作为私法物主的原始财产所有者行使,但前者优先于后者并排挤后者,因此,私法物主的私法财产权只在不损害公共地役权的范围内才存在,因而是一种"剩余财产权"。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美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地役权制度 [J].
沈海虹 .
中外建筑, 2006, (02) :52-54
[3]   美国农业保护地役权购买计划概述及对我国的借鉴 [J].
张迪 ;
颜国强 .
国土资源情报, 2004, (08) :7-12
[4]  
财产的神话.[M].(美)克里斯特曼(JohnChristman)著;张绍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财产法.[M].(美) 杜克米尼尔; (美) 克里尔; 著.中信出版社.2003,
[6]  
财产法:案例与材料.[M].[美]约翰·E.克里贝特(JohnE.Cribbet)等著;齐东祥;陈刚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7]  
美国慈善法指南.[M].(美)贝奇·布查特·阿德勒(BetsyBuchalterAdler)著;NPO信息咨询中心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8]  
私法研究.[M].吴汉东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9]  
行政法.[M].翁岳生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10]  
行政法.[M].(日)盐野宏著;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