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的认识

被引:6
作者
戴中 [1 ]
王少杰 [1 ]
白文 [1 ]
张允岭 [2 ]
尹东辉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缺损; 证候学; 中医药;
D O I
10.16306/j.1008-861x.2007.06.009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深化,血管源性认知缺损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腔隙性脑梗死(LI)可导致认知缺损,这种认知缺损相对较轻,但可逐渐加重,直至发展为血管性痴呆(VD)。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LICI)涉及风、火、痰、瘀、气、虚诸端;证候多属风、火、痰、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但其诊断和临床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从病机看中风病证候要素 [J].
张聪 ;
高颖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03) :468-469
[2]   论内毒损伤络脉病因与发病学说的意义 [J].
张允岭 ;
常富业 ;
王永炎 ;
杨宝琴 ;
黄启福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8) :514-516
[3]   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证候学观察与分析 [J].
石玉如 ;
张允岭 ;
戴中 ;
张綦慧 ;
柳洪胜 ;
扈新刚 ;
金香兰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5) :350-354
[4]   血管性认知缺损病因病机初探 [J].
石玉如 ;
张允岭 ;
戴中 ;
林参 ;
扈新刚 ;
柳洪胜 ;
金香兰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4) :284-286
[5]   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因病机及证候学初步探讨 [J].
张綦慧 ;
张允岭 ;
石玉如 ;
金香兰 ;
戴中 .
天津中医药, 2005, (01) :49-52
[6]   腔隙性脑梗死的研究 [J].
范薇 ;
朱文炳 ;
汪昕 .
中国临床医学, 2000, (01) :110-111
[7]   中风痴呆病 [J].
邓振明 ;
袁应坚 .
中国医药学报, 1991, (03) :13-15+63
[8]  
血管性痴呆现代中医临床与研究[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王永炎,张伯礼主编, 2003
[9]  
Vascular cognitive disorder: a new diagnostic category updating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vascular dementia[J] . Gustavo C. Román,Perminder Sachdev,Donald R. Royall,Roger A. Bullock,Jean-Marc Orgogozo,Secundino López-Pousa,Raul Arizaga,Anders Wallin.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 2004 (1)
[10]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多元分析. 梁伟雄,温泽淮,欧爱华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