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现状及县域聚类分析

被引:6
作者
李想
王仲智
李争艳
刘海宝
刘春丽
机构
[1]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碳强度; 聚类分析; 空间格局;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201 ;
摘要
利用1998~2008年江苏省能源消费数据,初步分析了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的现状。以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为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2002年、2008年江苏省县域的"排放—效率"类型进行了基本划分,并分析了各聚类碳排放格局特征。结果显示:GDP标准下的发达地区大多属于"高排放"类型,其中部分县市甚至属于"高排放—低效率"类型;以南京市区和徐州市区为代表的"高排放—低效率"地区,占全省碳排放量的一半,是江苏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不同聚类类型间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同类型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局部格局的不稳定性,使县域在不同聚类类型间的跃迁行为时有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最优增长路径下的中国碳排放估计 [J].
王铮 ;
朱永彬 ;
刘昌新 ;
马晓哲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559-1568
[2]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Ⅳ [J].
岳超 ;
王少鹏 ;
朱江玲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17-524
[3]   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J].
张秀梅 ;
李升峰 ;
黄贤金 ;
李颖 .
资源科学, 2010, 32 (04) :768-775
[4]   1990—2007年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省域聚类分析 [J].
岳瑞锋 ;
朱永杰 .
技术经济, 2010, 29 (03) :40-45
[5]   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 [J].
张雷 ;
黄园淅 ;
李艳梅 ;
程晓凌 .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211-217
[6]   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 [J].
丁仲礼 ;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2) :1659-1671
[7]   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 [J].
朱永彬 ;
王铮 ;
庞丽 ;
王丽娟 ;
邹秀萍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35-944
[8]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J].
王铮 ;
朱永彬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2) :109-115
[9]   过去30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碳循环研究 [J].
葛全胜 ;
戴君虎 ;
何凡能 ;
潘嫄 ;
王梦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2) :197-210
[10]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 [J].
张雷 .
地理研究, 2006,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