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飞仙关组HS的分布与古环境的关系

被引:35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梁英波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H2S;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古环境; 古地温; 膏质岩类; 飞仙关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含H2S天然气储量最大的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所产天然气中的H2S属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成因。对该区飞仙关组膏质岩类的分布、气源以及储集层温度等古环境和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充足的烃源和较高的储集层温度是发生TSR反应的基本条件,而膏质岩类的分布是控制H2S形成和分布的关键因素。开江-梁平海槽东西两侧古沉积环境的差异,使海槽东侧鲕滩储集层中发育薄层膏质岩类,导致海槽东侧形成高含H2S的大气田,而海槽西侧储集层中不发育膏质岩类,因缺乏硫源,天然气中基本不含或者微含H2S。侏罗纪中期至白垩纪末期是川东北飞仙关组古地温最高时期(120~180℃),也是TSR反应发生的最主要时期。喜马拉雅运动使川东北地区遭受抬升剥蚀,储集层温度降至低于120℃,TSR反应停止。因此,飞仙关组H2S主要是侏罗纪中期至白垩纪在储集层中形成后保留下来的,其形成、分布与膏质岩类的分布密切相关,与气源没有必然联系。图5表1参19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及其分布
    朱光有
    张水昌
    李剑
    金强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 18 - 21
  • [2] 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
    朱光有
    戴金星
    张水昌
    李剑
    史斗
    文志刚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2) : 166 - 170
  • [3] 科学安全勘探开发高硫化氢天然气田的建议
    戴金星
    胡见义
    贾承造
    方义生
    孙志道
    魏伶华
    袁进平
    杨威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2) : 1 - 4
  • [4] 覆盖区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识别——以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为例
    魏国齐
    陈更生
    杨威
    杨雨
    胡明毅
    张林
    吴世祥
    金惠
    沈珏红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6) : 68 - 71
  • [5] 四川宣汉河口地区飞仙关早期碳酸盐蒸发台地边缘沉积特征
    张静
    王一刚
    [J]. 天然气工业, 2003, (02) : 19 - 22+11
  • [6] 川东北开江—梁平海槽发育对T1f鲕粒岩分布的控制
    杨雨
    文应初
    [J].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 30 - 32+10
  • [7]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
    王一刚
    刘划一
    文应初
    杨雨
    张静
    [J].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 14 - 19+12
  • [8]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H2S成因研究
    王一刚
    窦立荣
    文应初
    张静
    刘划一
    [J]. 地球化学, 2002, (06) : 517 - 524
  • [9]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杨家静
    王一刚
    王兰生
    文应初
    刘划一
    周国源
    [J]. 沉积学报, 2002, (02) : 349 - 352
  • [10] 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分布规律
    王一刚
    文应初
    张帆
    杨雨
    张静
    [J]. 天然气工业, 1998, (06) : 25 - 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