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分布规律
被引:194
作者
:
王一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一刚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文应初
张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帆
杨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雨
张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静
机构
:
[1]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
天然气工业
|
1998年
/ 06期
关键词
: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碳酸盐,沉积,斜坡带,海槽,生物礁,气藏;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34.46,P618.130.2 [];
学科分类号
:
070903 ;
摘要
: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是发育在下二叠统侵蚀面上的一套海侵沉积。其碳酸盐岩沉积主体在川东及鄂西地区,沉积环境属碳酸盐缓坡。该沉积体系包括碳酸盐浅缓坡(海陆交互带)、碳酸盐深缓坡(细分为外带和内带)、海槽(盆地)和环海槽陆棚边缘带。这些沉积相带自四川盆地西南向东北大致呈同心弧状顺次展布,并随海侵的发展逐渐向西南方向迁移。至长兴期,受南秦岭裂陷洋强烈拉张的影响在川东北部形成开江—梁平碳酸盐海槽,并在陆棚边缘带和深缓坡带分别发育了陆棚边缘礁和点礁,由此开始了由碳酸盐缓坡向碳酸盐台地转化的过程。陆棚边缘礁带是生物礁发育的有利相带。陆棚边缘礁的个体明显大于缓坡内的点礁,分布密度大,是形成大中型生物礁气藏的有利相带。到长兴期末,这些陆棚边缘礁仍未能相互连接构成连续的障壁,致使四川盆地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未能最终由碳酸盐缓坡转变为碳酸盐台地。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秦岭造山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盆地格局与构造演化
[J].
杜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球科学学院
杜远生
;
殷鸿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球科学学院
殷鸿福
;
王治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球科学学院
王治平
.
地球科学,
1997,
(04)
:65
-69
[2]
四川及邻区晚二叠世沉积作用及沉积盆地的发展
[J].
强子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强子同
;
文应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文应初
;
唐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唐杰
;
沈照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沈照国
.
沉积学报,
1990,
(01)
:79
-90
[3]
四川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碳酸盐台地增生与有利储集相带展布
[J].
文应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文应初
;
王一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王一刚
;
程绪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程绪彬
;
强子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强子周
.
天然气工业,
1988,
(02)
:18
-23
[4]
二叠含油气盆地.[M].曹华龄编译;国外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丛书编委会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
1
→
共 4 条
[1]
秦岭造山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盆地格局与构造演化
[J].
杜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球科学学院
杜远生
;
殷鸿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球科学学院
殷鸿福
;
王治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球科学学院
王治平
.
地球科学,
1997,
(04)
:65
-69
[2]
四川及邻区晚二叠世沉积作用及沉积盆地的发展
[J].
强子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强子同
;
文应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文应初
;
唐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唐杰
;
沈照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沈照国
.
沉积学报,
1990,
(01)
:79
-90
[3]
四川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碳酸盐台地增生与有利储集相带展布
[J].
文应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文应初
;
王一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王一刚
;
程绪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程绪彬
;
强子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
强子周
.
天然气工业,
1988,
(02)
:18
-23
[4]
二叠含油气盆地.[M].曹华龄编译;国外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丛书编委会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