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清洗剂对鲜切豇豆品质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燕平梅
樊文菊
王青
张彦霞
崔淑燕
机构
[1]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
关键词
鲜切豇豆; 清洗剂; 品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55.5 [蔬菜加工食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新鲜豇豆清洗切割后用苯甲酸钠(5g/L)、双氧水(50ml/L)、次氯酸钠(0.01%)溶液及蒸馏水浸泡5min,蒸馏水作为对照,沥干后置于无菌托盘中37℃贮藏。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各处理豇豆的失重率、维生素c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各种菌落数以及进行感官评价,研究相对最佳的清洗方法。结果表明:4种清洗剂对鲜切豇豆失重率的影响不大,维生素c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影响作用最强的为双氧水。双氧水对增加亚硝酸钠含量作用最强,对各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强,但不能保持豇豆的外观;次氯酸钠也能很好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可以保持鲜切豇豆的外观品质;苯甲酸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但作用效果次于次氯酸钠。所以次氯酸钠应为鲜切豇豆最佳的清洗剂,可以在各种果蔬清洗剂中加入次氯酸钠以便更好的清洗果蔬。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不同清洗方法对鲜切豇豆贮藏期间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
    欧阳杰
    程裕东
    吴绪敏
    周颖越
    [J]. 食品科学 , 2007, (10) : 548 - 553
  • [2] 蔬菜腌渍发酵中亚硝酸盐问题的研究
    燕平梅
    薛文通
    张惠
    贾银莲
    [J]. 中国调味品, 2005, (08) : 42 - 45
  • [3] 鲜切果品保鲜技术及其生物学原理研究进展
    潘炘
    茅林春
    阙斐
    方雪花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6) : 172 - 175
  • [4] 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催化剂研究.[J].杨水金;.甘肃化工.2000, 01
  • [5] 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催化剂研究.[J].杨水金;.甘肃化工.2000, 01
  • [6] 甘兰乳酸发酵过程中亚硝峰消长机制及抑制途径的研究
    郭晓红
    杨洁彬
    张建军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89, (02) : 26 - 35
  • [7]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李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