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煤岩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

被引:11
作者
金振奎 [1 ]
王春生 [1 ]
王濮 [1 ]
张彦龙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烃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石炭系—二叠系; 煤岩储集层; 沉积相; 成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沉积相及成岩作用对煤岩的储集性能都有重要控制作用,沉积相控制煤岩的灰分产率、煤岩显微组分,而这些因素又影响煤岩的储集性能。灰分与储集物性之间存在定量关系,灰分越多,储集物性越差。显微组分中,镜质组有利于割理的形成,镜质组含量越高,渗透性越好,孔隙度也越高。从暗煤到亮煤,总的趋势是镜质组含量增高、灰分产率降低,储集物性变好。华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煤岩储集层主要形成于潮坪环境和三角洲环境,潮坪煤岩的储集物性优于三角洲煤岩,下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煤岩储集物性优于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煤岩。处于潜流带和渗流带的煤岩,由于溶蚀作用强烈,其储集物性好,而处于深部缓流带的煤岩,由于胶结和压实作用强,储集物性差。因此,潜流带和渗流带是寻找优质煤岩储集层的有利部位。
引用
收藏
页码:534 / 5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中国煤层气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张建博等主编, 2000
[12]  
华北晚古生代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陈世悦等著, 2000
[13]  
中国煤岩学[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韩德馨等著, 1996
[14]  
太原西山含煤地层沉积环境[M]. 煤炭工业出版社 , 煤炭科学研究院地质勘探分院, 1987
[15]  
Sedimentary conditions for good coal reservoir development in 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Qinshui Basin[J] . Zhenkui Jin,Chunsheng Wa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5 (1)
[16]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s of coal cleat: A review[J] . S.E Laubach,R.A Marrett,J.E Olson,A.R Scot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 1998 (1)
[17]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岩与煤层气储层物性分析 [J].
宁正伟 .
石油实验地质, 1997, (01) :76-81
[18]   煤储集层特征 [J].
周家尧 ;
关德师 .
天然气工业, 1995, (05) :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