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身对青少年身份认同构建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罗婷 [1 ]
周治金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
[2]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网络化身; 身份认同; 虚拟环境; 青少年;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3.01.020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虚拟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是通过网络化身的沟通与交流构建的。青少年作为网络主体在选择网络化身的过程中,同时也为确立怎样的身份认同提供了线索。虚拟空间中的网络化身形象是个体在虚拟空间的重要人格表征,而选择网络化身形象的过程又是个体能对现实人格进行重塑的过程。在虚拟、匿名的网络空间中,如何选择网络化身,依托网络化身怎样开展网络生活,对于青少年形成现实与虚拟整合的人格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网络暴民”及网络虚拟人格 [J].
袁丽媛 .
新闻爱好者, 2011, (19) :94-95
[2]   从Twitter到微博 [J].
胡泳 .
新闻战线, 2011, (09) :17-20
[3]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J]. 赵晓军.华章. 2011 (17)
[4]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人格特征、自我和谐的关系 [J].
万晓霞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 (04) :299-300
[5]   网络人的形成及其行为分析 [J].
吴江文 .
当代传播, 2009, (02) :68-72
[6]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 [J].
兰玉娟 ;
佐斌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2) :467-472
[8]   网络环境中的主体间交往 [J].
单美贤 ;
马万全 .
理论月刊, 2006, (08) :104-106
[9]   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 [J].
黄少华 .
社会科学研究, 2002, (04) :93-97
[10]   Digital 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and Instructional Computing [J].
Blascovich, Jim ;
Beall, Andrew C. .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10, 22 (01) :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