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楔的构造属性及其增生造山过程

被引:107
作者
闫臻 [1 ]
王宗起 [2 ]
李继亮 [3 ]
许志琴 [1 ]
邓晋福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4]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增生造山; 活动大陆边缘; 蛇绿混杂岩; 增生弧; 西秦岭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秦岭楔是叠置于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并插入祁连和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内部的楔形地质体,以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并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和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特征,具有增生造山作用的典型特征。这些蛇绿混杂岩带和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均具有向南逐渐变年轻的空间演化特征,显示了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海沟具有向南撤退的基本特征。砂岩碎屑组成以及源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秦岭楔三叠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于古特提斯洋北侧的增生杂岩及岛弧。丰富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和沉积组合以及赋存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均与东昆仑及南秦岭相一致,呈现出相似的岩石组合类型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事实表明,三叠纪时期,东昆仑、西秦岭以及祁连造山带是一个有机整体,自西向东存在一条三叠纪增生岩浆弧。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结果则表明,该增生岩浆弧部分岩浆来自于俯冲增生杂岩的部分熔融。
引用
收藏
页码:1808 / 1828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