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力对黄壤区粮油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

被引:35
作者
黄兴成 [1 ,2 ]
石孝均 [3 ]
李渝 [1 ,2 ]
张雅蓉 [1 ,2 ]
刘彦伶 [1 ,2 ]
张文安 [1 ,2 ]
蒋太明 [2 ,4 ]
机构
[1] 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2] 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3]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黄壤; 基础地力; 边界线分析; 产量差; 稳定性指数; 可持续性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目的】黄壤是中国重要的地带性土壤,黄壤区粮油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对于地区粮食安全和经济民生至关重要。研究黄壤区主要粮油作物基础地力特征,评价地力对粮油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为黄壤耕地地力保育和区域作物绿色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于2006—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黄壤区开展的3 515个田间试验(马铃薯434个、油菜525个、玉米1 318个、水稻1 238个),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对照(CK)和氮磷钾肥(N2P2K2)处理作物产量;基于作物估计方法,分析了粮油基础地力产量和地力贡献率特征;采用直线拟合和边界线分析评价了基础地力对作物施肥产量及产量差的影响;采用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了基础地力对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黄壤区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平均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10.8、1.13、4.57和5.73 Mg·hm-2,平均地力贡献率分别为50.8%、49.0%、59.0%和70.8%;基础地力产量越高,地力对作物施肥产量的贡献率越大。作物施肥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显著正相关,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施肥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的直线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476、0.284、0.382和0.366(P<0.001)。边界线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油菜、玉米和水稻4种作物的施肥产量潜力分别为42.8、4.07、11.8和12.4 Mg·hm-2;随着基础地力的提升,作物施肥产量差降低,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加。【结论】提升基础地力能够提升作物施肥产量,降低产量差,有利于黄壤区粮油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
引用
收藏
页码:1476 / 148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1950-2015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时空特征研究.[D].姚亚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11
[2]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和机制.[D].李忠芳.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10
[3]   近30年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分析 [J].
刘珍环 ;
杨鹏 ;
吴文斌 ;
李正国 ;
游良志 .
地理学报, 2016, 71 (05) :840-851
[4]   土壤基础地力对水稻体系的增产与稳产作用研究 [J].
乔磊 ;
江荣风 ;
张福锁 ;
范明生 .
中国科技论文, 2016, 11 (09) :1031-1034+1045
[5]   3种不同管理措施黄壤坡耕地的有机碳与氮养分 [J].
胡岗 ;
秦松 ;
范成五 ;
赵欢 ;
张邦喜 ;
严莲英 .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28 (06) :2630-2636
[6]   四川盆地水稻产量对基础地力与施肥的响应 [J].
梁涛 ;
陈轩敬 ;
赵亚南 ;
黄兴成 ;
李鸿 ;
石孝均 ;
张跃强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23) :4759-4768
[7]   1999-2013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演变格局 [J].
丁明军 ;
陈倩 ;
辛良杰 ;
李兰晖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15, 70 (07) :1080-1090
[8]   长期施肥下我国水稻土基础地力变化趋势 [J].
李忠芳 ;
张水清 ;
李慧 ;
孙楠 ;
逄焕成 ;
娄翼来 ;
徐明岗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06) :1394-1402
[9]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产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 [J].
鲁艳红 ;
廖育林 ;
周兴 ;
聂军 ;
谢坚 ;
杨曾平 .
土壤学报, 2015, 52 (03) :597-606
[10]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潮土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演变分析 [J].
贡付飞 ;
查燕 ;
武雪萍 ;
黄绍敏 ;
徐明岗 ;
张会民 ;
刘海龙 ;
姜志伟 ;
王小彬 ;
蔡典雄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2) :1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