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综合管理对寒地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被引:58
作者
张明聪
刘元英
罗盛国
彭显龙
陈丽楠
李宗云
李佳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寒地水稻; 养分综合管理; 倒伏;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养分综合管理与寒地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关系,探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的机制。【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传统高产施肥、优化高产施肥4个处理,通过养分综合管理形成不同产量群体,测定水稻茎秆物理性状、力学特性和茎秆碳氮比等指标。【结果】习惯施肥产量为8.55t·hm-2,通过优化施肥使水稻产量提高了11.6%,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分别降低了13%和6%(P<5%),抽穗后30d的碳氮比显著增加,茎粗、茎壁厚度、叶鞘重和茎横截面积显著提高,茎秆抗折力提高,水稻倒伏指数降低了14.18%(P<5%);与习惯施肥相比,传统高产施肥产量提高了15.2%,实现了水稻高产目标。通过养分进一步优化,水稻产量又增加了7.4%,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分别减少了12%和4%(P<5%),抽穗后30d的碳氮比、茎粗、叶鞘重和茎横截面积显著提高,茎秆抗折力有增加趋势,倒伏指数降低了6.19%(P<5%)。与优化施肥相比,优化高产施肥处理收获穗数增加了15.1%(P<5%),产量增加了10.9%(P<5%),倒伏指数两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虽然优化施肥和优化高产施肥使水稻重心高度和株高增加,但是由于优化了水稻节间配置,降低了基部节间长度,提高了水稻茎秆碳氮比,增加了水稻茎粗和充实度,在增加水稻产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536 / 45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北方直立穗型粳稻抗倒性的研究 [J].
张喜娟 ;
李红娇 ;
李伟娟 ;
徐正进 ;
陈温福 ;
张文忠 ;
王嘉宇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07) :2305-2313
[2]   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茎秆理化特性与抗倒伏性的影响 [J].
杨世民 ;
谢力 ;
郑顺林 ;
李静 ;
袁继超 .
作物学报, 2009, 35 (01) :93-103
[3]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 [J].
张耗 ;
杜永 ;
杨建昌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08) :136-140
[4]   水稻株高、基部第二伸长节间茎粗和茎壁厚的初步遗传分析 [J].
莫永生 ;
蔡中全 ;
张磊 ;
杨亲琼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 (01) :91-94
[5]   密度对优化定抛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J].
杨波 ;
任万军 ;
杨文钰 .
杂交水稻, 2006, (05) :64-68+72
[6]   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J].
杨长明 ;
杨林章 ;
颜廷梅 ;
欧阳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646-650
[7]   重穗型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研究 [J].
马均 ;
马文波 ;
田彦华 ;
杨建昌 ;
周开达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2004, (02) :143-148
[8]   旱种水稻倒伏生理原因分析与对策的初步研究 [J].
刘立军 ;
袁莉民 ;
王志琴 ;
徐国伟 ;
陈云 .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3) :28-33
[9]   不同密度、插植方式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J].
李熙英 ;
权成武 ;
黄世臣 .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0, (04) :256-259
[10]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 [J].
杨惠杰 ;
杨仁崔 ;
李义珍 ;
姜照伟 ;
郑景生 .
福建农业学报, 2000, (0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