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直立穗型粳稻抗倒性的研究

被引:69
作者
张喜娟
李红娇
李伟娟
徐正进
陈温福
张文忠
王嘉宇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粳稻; 抗倒性; 直立穗型; 弯曲穗型; 茎秆形态性状; 茎秆解剖结构; 茎秆化学成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培育抗倒能力强的水稻品种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北方直立穗型粳稻抗倒性,为提高北方粳稻抗倒性,实现水稻高产优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不同穗颈弯曲度的北方粳稻品种为试材,于齐穗后30d,研究了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粳稻地上部分各节间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并通过对茎秆抗折力与茎秆形态性状、茎秆解剖结构和茎秆化学成分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了直立穗型粳稻抗倒的茎秆形态特点与生理基础。【结果】直立穗型粳稻穗下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和第4节间(N4)的弯曲力矩与弯曲穗型品种差异不显著,但N1、N2、N3的抗折力却显著提高,从而使N1、N2、N3的倒伏指数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弯曲穗型粳稻,说明中上部节间抗倒能力明显增强。进一步分析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粳稻茎秆解剖结构、化学成分以及它们与茎秆抗折力的相关性后发现,直立穗型粳稻N1、N2、N3抗折力强的主要原因是:(1)茎壁厚度和茎壁面积增大,节间抗折的物理性状明显提高;(2)大小维管束数目多,大小维管束、韧皮部、木质部面积增大,节间内部组织的结构明显改善;(3)纤维素含量高,支持细胞壁结构的物质含量多。【结论】茎壁厚度、茎壁面积、维管束性状及纤维素含量可以作为选育抗倒伏品种的主要参考指标。就北方粳稻而言,培育直立穗型品种,更容易获得抗倒性强的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2305 / 23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Fibrillin microfibrils are stiff reinforcing fibres in compliant tissues. Sherratt,M. J.,Baldock,C.,Haston,J. L.,Holmes,D. F.,Jones,C. J. P.,Shuttleworth,C. A.,Wess,T. J.,Kielty,C. M.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 2003
[2]   水稻茎秆形态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与抗倒伏关系综述 [J].
罗茂春 ;
田翠婷 ;
李晓娟 ;
林金星 .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11) :2346-2353
[3]  
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 lo-cus for improvement of lodging resistance in rice. Kashiwagi T,,Ishimaru K. Plant Physiology . 2004
[4]  
New target for rice lodging resistance and its effect in a typhoon. Ishimaru K,,Togawa E,Ookawa T. Planta . 2008
[5]   New target for rice lodging resistance and its effect in a typhoon [J].
Ishimaru, Ken ;
Togawa, Eiji ;
Ookawa, Taiichro ;
Kashiwagi, Takayuki ;
Madoka, Yuka ;
Hirotsu, Naoki .
PLANTA, 2008, 227 (03) :601-609
[6]  
稻的形态与解剖[M]. 农业出版社 , 徐是雄, 1984
[7]   杂交水稻茎秆形态学优势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研究 [J].
周丽华 ;
吴厚雄 ;
刘辉 ;
赵龙益 ;
李光清 ;
邓鑫 ;
张德宁 .
种子, 2006, (06) :10-13
[8]   水稻穗型与抗倒伏性关系的初步分析 [J].
徐正进 ;
张树林 ;
周淑清 ;
刘丽霞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 (05) :561-563
[9]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 [J].
关玉萍 ;
沈枫 .
吉林农业科学, 2004, (04) :6-11
[10]   重穗型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研究 [J].
马均 ;
马文波 ;
田彦华 ;
杨建昌 ;
周开达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2004, (02) :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