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古生代重要演化阶段的古构造格局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155
作者
林畅松 [1 ]
李思田 [1 ]
刘景彦 [1 ]
钱一雄 [2 ]
罗宏 [2 ]
陈建强 [1 ]
彭莉 [1 ]
芮志峰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主要变革期; 隆坳格局; 古地理; 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盆地在古生代经历了中-晚奥陶世、晚奥陶世末、中泥盆世末等多个重要的盆地变革期,形成了多个重要的不整合,盆地构造古地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晚奥陶世盆地的变革形成了由巴楚古斜坡-塔中隆起-和田河隆起构成的大型古隆起带、相对沉降的北部坳陷带以及由于挤压挠曲沉降形成的塘古孜巴斯坳陷带。中部古隆起带制约着晚奥陶世东窄西宽的弧立碳酸盐岩台地体系的发育,而开始形成于震旦纪的满加尔拗拉槽及东南侧的塘古孜巴斯坳陷接受了巨厚的中、晚奥陶世重力流沉积。奥陶纪末的盆地变革形成了北东东向展布的西南-东南缘和西北缘的强烈隆起带,总体的古构造地貌控制着早志留世北东东向展布的滨浅海陆源碎屑盆地的沉积格局。中泥盆纪世末期的盆地强烈隆升并遭受了夷平化的剥蚀作用,形成了大范围分布的角度不整合面,并以塔北隆起和塔东隆起的强烈抬升为显著特征。盆地古构造地貌从东低西高转为东高、西低,制约着晚泥盆和早石炭世由东向西南方向从滨岸到浅海的古地理分布。中、晚奥陶世主要不整合及其剥蚀量的分布反映出北昆仑向北碰撞和挤入是造成盆地南缘、东南缘及盆内隆起的主要原因。南天山洋的俯冲、碰撞在奥陶世末至早志留世已对盆地西北缘产生影响,导致塔北英买力隆起的抬升和遭受剥蚀。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1] 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贾承造主编, 1997
  • [12] 西南天山蛇绿岩和蓝片岩[M]. 地质出版社 , 汤耀庆等著, 1995
  • [13] 古中亚复合巨型缝合带南缘构造演化[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肖序常,汤耀庆主编, 1991
  • [14]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
  • [15] Zircon U-Pb SHRIMP ages of high-pressure granulite in Yushugou ophiolitic terrane in southern Tianshan 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J] . Dingwu Zhou,Li Su,Ping Jian,Runsan Wang,Xiaoming Liu,Guanxiang Lu,Juli Wa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4 (13)
  • [16] 塔里木盆地的地层不整合面与油气聚集
    何登发
    [J]. 石油学报, 1995, (03) : 14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