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法学的研究范式与向度

被引:12
作者
江国华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中国宪法学; 研究范式; 理论向度; 学术逻辑;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1.01.002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宪法学的研究范式与向度关涉宪法研究的理论立场、逻辑进路与认知方法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总体特质与演进趋向。在其理想模式下,中国宪法的研究范式大致可以概称为客体宪法学、宏观宪法学、静态宪法学以及形式宪法学,等等。但在宪政体制基本成型、宪法理论体系亦渐次成熟的条件下,其研究范式有向主体主义、微观主义、动态主义与实质主义演进的外在压力与内在向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97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逻辑与法律[J]. 苏珊·哈克,刘静坤.法律方法. 2009(00)
[2]  
关系性思维·历史主义·场域理论——谈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单小曦.东方丛刊. 2007(04)
[3]   回归文本,回归生存 [J].
谢文郁 .
世界哲学, 2007, (06) :3-3
[4]   从形式主义到实质主义——现代合同法方法论的演进 [J].
孙良国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7, (05) :20-27
[5]   宪法认识论批判 [J].
江国华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3) :65-70
[6]   法律理性的逻辑辩护 [J].
熊明辉 .
学术月刊, 2007, (05) :20-25
[7]   法律方法中的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 [J].
柯岚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 (02) :31-39
[8]   论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J].
衣俊卿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6) :23-28+202
[9]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J].
江怡 .
哲学动态, 2004, (01) :27-31
[10]   论人的主体性与人类主体主义 [J].
包和平 .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1) :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