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和就业增长关联效应:基于MS-VAR模型的动态分析

被引:6
作者
王林辉 [1 ]
董直庆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 吉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增长; MS-VAR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利用MS-VAR模型分析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动态关系,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经济易形成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均衡,即"高技术低就业"或"低技术高就业"均衡,平均持续期为7年左右,且技术进步的就业增长效应转换为替代效应概率高于替代效应转换为增长效应。分类检验中性和非中性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中性技术进步的就业增长作用虽主要表现非一致性,但增长和替代效应并存,而非中性技术进步只体现单一的替代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存在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J].
宋冬林 ;
王林辉 ;
董直庆 .
经济研究, 2010, 45 (05) :68-81
[2]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 [J].
王林辉 ;
宋冬林 ;
董直庆 .
经济学家, 2009, (12) :84-91
[3]   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及其解释——兼论巴罗-格罗斯曼宏观一般非均衡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 [J].
王立勇 ;
刘文革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65-78
[4]   中国的实际经济周期与投资专有技术变迁 [J].
陈师 ;
赵磊 .
管理世界, 2009, (04) :5-16+187
[5]   人力资本与技术采用:对珠三角技术进步缓慢的一个解释 [J].
张涛 ;
张若雪 .
管理世界, 2009, (02) :75-82
[6]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与技术进步路线的选择——基于1990~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J].
叶仁荪 ;
王光栋 ;
王雷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3) :137-147
[7]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J].
林毅夫 ;
任若恩 .
经济研究, 2007, (08) :4-12+57
[9]   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经验分析 [J].
姚战琪 ;
夏杰长 .
世界经济, 2005, (01) :58-67+80
[10]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J].
李正友 ;
毕先萍 .
经济评论, 2004, (02)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