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三种方法观察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

被引:1
作者
蓝英 [1 ]
郭卓然 [1 ]
付娇娇 [1 ]
潘迎捷 [1 ,2 ,3 ]
赵勇 [1 ,2 ,3 ]
机构
[1]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2] 农业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3] 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生物被膜; 结晶紫染色; 荧光显微镜; 扫描电镜;
D O 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8.029
中图分类号
TS201.3 [食品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82203 ;
摘要
采用三种方法(结晶紫染色法、荧光显微镜法、扫描电镜法)观察了两株分离自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Vp8和Vp32在4℃条件下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低温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观察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Vp8有大量生物被膜形成,而Vp32几乎没有生物被膜形成。结论:在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研究中,各种观察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不同实验室条件或不同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5+190 +19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时内参基因的选择 [J].
李沁 ;
彭织云 ;
陈鑫鹏 ;
孙晓红 ;
潘迎捷 ;
赵勇 .
微生物学报, 2013, 53 (03) :306-312
[2]   细菌生物被膜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聂鑫 ;
高原 .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 (21) :24-26
[3]   副溶血性弧菌160株血清群型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J].
苏靖华 ;
章红红 ;
傅慧琴 ;
黄红 .
上海预防医学, 2012, 24 (03) :135-138
[4]   4种方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应用价值探讨 [J].
李燕 ;
李冬冬 ;
宋瑱 ;
陶传敏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 (03) :424-427
[5]   细菌生物被膜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J].
胡锦松 ;
陈豪泰 ;
张杰 ;
刘永生 ;
徐志文 ;
朱玲 ;
徐凯 ;
年阳阳 ;
古峰 .
中国兽医科学, 2010, 40 (11) :1194-1199
[6]   不同方法观察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比较研究 [J].
李燕杰 ;
朱小花 ;
阴冠秀 ;
江东文 ;
杨公明 .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 (10) :241-242+246
[7]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分析、检测与预防控制 [J].
陈瑞英 ;
鲁建章 ;
苏意诚 ;
刘承初 .
食品科学, 2007, (01) :341-347
[8]  
Diversity assessment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biofilm formation: Impact of growth condition, serotype and strain origin[J] . Sachin R. Kadam,Heidy M.W. den Besten,Stijn van der Veen,Marcel H. Zwietering,Roy Moezelaar,Tjakko Abe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 2013 (3)
[9]  
Evaluation of biofilm-forming capacity of Moraxella bovis , the primary causative agent of infectious bovine keratoconjunctivitis[J] . Claudia Prieto,Diego Omar Serra,Pablo Martina,Melisa Jacobs,Alejandra Bosch,Osvaldo M. Yantorno.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 2013
[10]   Biofilm formation and exopolysaccharide (EPS) production by Cronobacter sakazakii depending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J].
Jung, Jin-Ho ;
Choi, Na-Young ;
Lee, Sun-Young .
FOOD MICROBIOLOGY, 2013, 34 (01) :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