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地裂运动的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42
作者
罗志立
机构
[1] 成都地质学院
关键词
地裂运动; 扬子地台; 晚古生代; 造山运动; 扬子准地台; 造山作用; 地壳运动; 裂谷系; 峨眉山玄武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板块构造运动观点,提出地裂运动可与造山运动并列,是发展地壳运动理论所必需,对寻找油气等矿产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从1979年起研究了西南地区的区域构造、地史发展和峨眉山玄武岩性质后,认为从泥盆纪到中三叠世发生过一次强烈的拉张运动,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达到高潮,1981年命名峨眉地裂运动,这是上扬子地台发生过的一次重大地质事件。 峨眉地裂运动形成的基本构造格架,对内生和外生矿床均关系密切。六五期间用此现点成功地预测川东生物礁块的分布,现已见到经济实效、用此现点探索下二叠统阳新灰岩的储集类型,也取得一定的效果。此外,峨眉地裂运动对西南金属矿床形成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建立和研究峨眉地裂运动,具有重大的地质构造理论和经济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试论上扬子地台的峨眉地裂运动 [J].
罗志立 ;
金以钟 ;
朱夔玉 ;
赵锡奎 .
地质论评, 1988, (01) :11-24
[2]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的分布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陈季高 ;
赵献文 ;
张荫本 .
天然气工业, 1985, (02) :10-18+5
[3]   四川上二叠统老龙洞生物礁及其成岩作用 [J].
强子同 ;
郭一华 ;
张帆 ;
严传太 ;
郑家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5, (01) :82-90+125
[4]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初步分析 [J].
黄汲清 ;
陈国铭 ;
陈炳蔚 .
地质学报, 1984, (01) :1-17
[5]   试从地裂运动探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J].
罗志立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3, (02) :1-13
[6]  
中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地裂运动对石油等矿产形成的影响[J]. 罗志立.四川地质学报. 1981(00)
[7]   试从扬子准地台的演化论地槽如何向地台转化的问题 [J].
罗志立 .
地质论评, 1980, (06) :505-509
[8]   华北块断构造区的现代引张应力场 [J].
高名修 .
地震地质, 1979, (02) :1-12
[9]   扬子古板块的形成及其对中国南方地壳发展的影响 [J].
罗志立 .
地质科学, 1979, (02) :12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