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块断构造区的现代引张应力场

被引:50
作者
高名修
机构
关键词
断层; 东向; 邢台地震; 地质构造; 应力场; 地堑盆地; 断陷盆地; 地震成因; 构造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区域构造应力场对于研究地震成因、地震预报和地球动力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华北的主要发震构造、大地震时的地面破裂和地震断层、震源机制、断层弹性回跳模式以及潮汐力对地震的触发关系等方面的资料,综合论述了华北块断构造区的现代引张应力场。最后探讨了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对华北引张应力场的影响。指出深部作用对华北引张应力场的实际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岩石化学的一些探讨 [J].
郑学正 ;
从柏林 ;
张雯华 ;
严正 .
地质科学, 1978, (03) :253-264
[2]   根据重力资料探讨北京—天津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构造 [J].
刘元龙 ;
王谦身 ;
赵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78, (01) :9-17
[3]   海城地震前后微震震源参数与介质品质因子 [J].
朱传镇 ;
傅昌洪 ;
容珍贵 ;
罗胜利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3) :222-231
[4]   邢台地震系列的空间分布、构造应力场及其发生过程的探讨 [J].
何志桐 ;
谢挺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131-142
[5]   唐山地震区域构造背景和发震模式的讨论 [J].
虢顺民 ;
李志义 ;
程绍平 ;
陈献程 ;
陈孝德 ;
杨主恩 ;
李如成 .
地质科学, 1977, (04) :305-321
[6]   西藏林周地区红层的天然剩余磁性和印度洋板块的北向移动附视频 [J].
朱湘元 ;
刘椿 ;
叶素娟 ;
林金录 .
地质科学, 1977, (01) :44-51
[7]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地震的震源机制 [J].
顾浩鼎 ;
陈运泰 ;
高祥林 ;
赵毅 .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4) :270-285
[8]   辽南地区地壳构造轮廓 [J].
王谦身 ;
刘元龙 .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3) :165-176
[9]   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特征 [J].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大队大地电磁测深组 .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1) :28-34
[10]   华北平原中部地区深部构造背景及邢台地震(二) [J].
滕吉文 ;
王国正 ;
刘道洪 ;
邢纪润 ;
梁文斗 ;
徐世林 .
地球物理学报, 1975, (03) :19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