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山东的灾荒与番薯引种——对番薯种植史的再讨论

被引:11
作者
王保宁
机构
[1] 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
关键词
番薯; 人口压力; 饥荒; 耕作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9.3 [乾隆至道光(1736~1840年)]; S531-09 [];
学科分类号
0602 ; 0901 ;
摘要
自何炳棣以后,"人口压力—粮食短缺—新作物种植"一直是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与推广的经典解释,本文则尝试从气候与农学的角度提出"灾荒—番薯引入"的新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番薯因具有传统作物并不具备的救灾功能而在灾荒年份被引种,灾荒过后,种植面积减少,出现长时期的"引而不种"。这是因为,作为救荒作物的番薯,并未融入当地农作物种植制度。直到清代后期及民国年间,这一状况才在部分地区发生根本性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9 / 2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花生与番薯:民国年间山东低山丘陵区的耕作制度 [J].
王保宁 .
中国农史, 2012, 31 (03) :54-68
[2]   清至民国山东东部玉米、番薯的分布——兼论新进作物与原作物的竞争 [J].
王保宁 ;
曹树基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9, 24 (04) :37-48+61
[3]   胶东半岛农作物结构变动与1816年之后的气候突变 [J].
王保宁 .
学术界, 2009, (05) :56-70
[4]   明清山东粮食作物结构的时空特征 [J].
李令福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4, (01) :159-174+1
[5]   徐玄扈《甘薯疏》辑校 [J].
朱洪涛 .
中国农史, 1983, (03) :60-70
[6]  
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M].蒋光美等编写;张德二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7]  
中国人口史.[M].曹树基著;葛剑雄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8]  
红薯规范化栽培.[M].河南省农牧厅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9]  
历史地理研究.[M].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0]  
清史稿.[M].赵尔巽等;.中华书局.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