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层流场和地形特征对青岛奥帆赛场午后海风影响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李庆宝 [1 ]
苗世光 [2 ]
刘学刚 [1 ]
张苏平 [3 ]
孙桂平 [1 ]
机构
[1] 青岛市气象台
[2]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关键词
奥帆赛; 海陆风; 边界层流场; 地形; 分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奥帆赛是奥运会唯一以自然风为动力的竞赛项目,而北京奥运会期间的8月,青岛的风速是一年中最小的,因风速过小致使帆船竞赛地法进行的情况时有发生。鉴于青岛的弱风与海陆风的发展状况关系密切,文中分析8、9月青岛奥帆赛和残奥帆赛期间竞赛海域海陆风的发展条件,并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相关个例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地面背景气流、边界层中上部径向气流和周围地形、海陆分布等边界层特征,都对竞赛海域海陆风的发展产生影响。其中晴天时,地面西风、弱的北风和东风、均压场环境以及边界层中上部弱的北风条件等,都是竞赛海域海风发展的有利条件;而地面南风(无论大小)、强的北风以及边界层中上部较强的南风和很强的北风等,则是海风发展的不利条件。此外,当地面为东北风时,位于竞赛海域上游的崂山对地面风速有阻挡减弱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海风的发展;地面为南风时,崂山和浮山等地形强迫气流在竞赛海域附近向左右分为两支,胶州湾和崂山湾侧向海风(东南风)急流发展又加大了这种分流作用,导致竞赛海域常减小为弱风,使比赛无法进行。以上结论在2008年奥帆赛和残奥帆赛气象保障预报服务中得到运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85 / 99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青岛奥帆赛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系统研制与应用 [J].
苗世光 ;
孙桂平 ;
马艳 ;
徐晓亮 ;
王晓云 ;
林行 ;
蒋维楣 ;
刘红年 ;
张宁 ;
孙林 ;
王耀庭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 (03) :370-379
[2]   青岛奥帆赛场不同背景条件下的海陆风特征 [J].
李庆宝 ;
苗世光 ;
孙桂平 ;
张苏平 ;
刘学刚 ;
Liu Xiaochu .
气象, 2008, 34(S1) (S1) :54-63
[3]   青岛奥帆赛场浮标站弱风成因 [J].
李庆宝 ;
孙桂平 ;
张苏平 ;
刘卓 ;
黄容 ;
毕玮 .
气象, 2008, 34(S1) (S1) :64-73
[4]   2006年8月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海陆风特征及三维结构分析 [J].
盛春岩 ;
王建林 ;
刁秀广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609-614
[5]   复杂山区上空垂直速度场和热力对流活动的理想数值模拟 [J].
黄倩 ;
田文寿 ;
王文 ;
张强 ;
沈学顺 ;
张镭 ;
康凤琴 .
气象学报, 2007, (03) :341-352
[6]   青岛奥帆赛期间天气气候背景分析 [J].
洪光 ;
徐晓亮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6, (S1) :54-59
[7]   辽东湾西岸海陆风特征分析 [J].
王玉国 ;
吴增茂 ;
常志清 .
海洋预报, 2004, (03) :57-63
[8]   青岛海陆风三维结构的数值模拟 [J].
常志清 ;
吴增茂 ;
高山红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877-883
[9]   山地边界层急流的观测特性及其成因分析 [J].
郝为锋 ;
苏晓冰 ;
王庆安 ;
寇正 .
气象学报, 2001, (01) :120-128
[10]   海岸气象学的研究进展 [J].
吴增茂 ;
盛立芳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54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