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39
作者
陈珏
雷国平
王元辉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空间差异; 黑龙江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为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及聚类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障碍因素分析,表明:生态承载是高承载能力区和较高承载能力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的主要障碍因素;经济承载是中等承载区(鸡西、伊春、佳木斯、牡丹江、黑河、大兴安岭)的主要障碍因素;水土资源承载是低承载能力区(鹤岗市、双鸭山和七台河)的主要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土地综合承载区障碍因素特征提出了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 [J].
张侠 ;
尚建平 ;
赵德义 ;
郭爱请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 (04) :33-35
[2]   江苏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空间分异研究 [J].
韩书成 ;
濮励杰 .
水土保持通报, 2009, 29 (05) :146-150
[3]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揣小伟 ;
黄贤金 ;
王倩倩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1 (01) :166-172
[4]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J].
黄万常 ;
周兴 .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10) :100-103+107
[5]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J].
汪友结 ;
吴次芳 ;
罗文斌 ;
吴泽斌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4) :25-31
[6]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应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王舒 ;
黄贤金 ;
陈逸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10-113
[7]   略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我国沿海地区案例分析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赵明华 .
人文地理, 2001, (04) :57-61
[8]   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248-254
[9]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J].
封志明 .
中国土地科学, 1994, (0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