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页岩储层等温吸附测试异常探讨

被引:27
作者
林腊梅 [1 ]
张金川 [2 ]
韩双彪 [2 ]
朱亮亮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关键词
泥页岩储层; 页岩气; 煤层气; 等温吸附; 曲线异常;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2.06.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页岩气与煤层气的等温吸附特征既有相似性,又存在较大差异。目前页岩气等温吸附测试仍沿用煤层气相关测试规范,没有针对页岩气的等温吸附实验仪器。泥页岩储层等温吸附实验中普遍存在等温吸附曲线异常的现象,因此对常见的泥页岩储层等温吸附曲线异常现象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导致异常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压段,地层条件下由于甲烷处于超临界状态,吸附态气体不发生液化凝聚,造成测试曲线明显偏离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特征参数失真,因而基于凝聚机理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高压段不再适用,但该异常可通过模型改进或实验数据校正来消除;在低压段,通常由于泥页岩储层的吸附气含量远小于煤层气,而测试仪器精度难以满足要求,或泥页岩储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在预处理中与水发生反应而影响吸附特征,可尝试通过增加测试样品量、预处理后充分脱水等方法来减少异常现象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2+41+112 +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非均质油藏开发规律研究 [J].
王增林 ;
王敬 ;
刘慧卿 ;
王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5) :63-66+115
[2]   裂缝性油藏低渗透岩心自发渗吸实验研究 [J].
李爱芬 ;
凡田友 ;
赵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5) :67-69+77+115
[3]   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技术 [J].
孙海成 ;
汤达祯 ;
蒋廷学 ;
罗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4) :90-93+97+117
[4]  
页岩等温吸附异常初探.[J].方俊华;朱炎铭;魏伟;杜志立;陈尚斌;.吐哈油气.2010, 04
[5]   吸附理论与吸附分离技术的进展 [J].
马正飞 ;
刘晓勤 ;
姚虎卿 ;
时钧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100-106
[6]   超临界吸附及气体代油燃料技术研究进展 [J].
周理 ;
周亚平 ;
孙艳 ;
苏伟 .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06) :16-24
[7]   煤对超临界甲烷的吸附特征 [J].
崔永君 ;
杨锡禄 ;
张庆铃 .
天然气工业, 2003, (03) :131-133
[8]   甲烷超临界高压吸附等温线研究 [J].
胡涛 ;
马正飞 ;
姚虎卿 .
天然气化工, 2002, (02) :36-40
[9]   超临界甲烷在高表面活性炭上的吸附测量及其理论分析 [J].
周理 ;
李明 ;
周亚平 .
中国科学(B辑), 2000, (01) :49-56
[10]  
中国煤层气勘探与开发.[M].李文阳等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