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遗产地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

被引:36
作者
谢慧玮
周年兴
关健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自然遗产地; 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自然遗产地是生物的重要栖息场所,而生态网络是连接自然遗产地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和合理地构建自然遗产地之间的生态廊道,连接破碎生境,对保护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Arc GIS 9.3的技术支持下,通过合理估算阻力阈值,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分析方法,构建江苏省省域范围内的自然遗产地生态网络保护体系,并在网络连通性指数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针对性地提出自然遗产地生态网络的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78.28%的林地、88.70%的滩涂滩地、94.37%的草地是自然遗产地生态网络的主要景观组成结构;自然遗产斑块本身对生态网络的构建有较大影响,其中面积较大、长条型的斑块对维持景观连通性的重要性程度贡献较大;研究区现状整体生态连通性指数仅0.001—0.003,连通性水平较差,通过构建生态网络,整体连通性水平可提高到0.044—0.046,可能连通性水平可达到0.074,表明自然遗产廊道的构建可提高景观的连通性水平;在现有生态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破碎斑块间的生态连接是优化生态网络体系的可行性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6692 / 67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城镇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自然景观保护恢复技术与网络规划 [J].
孙逊 ;
张晓佳 ;
雷芸 ;
李雄 .
中国园林, 2013, 29 (10) :34-39
[2]   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J].
郭子良 ;
李霄宇 ;
崔国发 .
生态学杂志, 2013, 32 (08) :2220-2228
[3]   基于湖泊整体保护的区域生态网络格局构建研究——以沈阳卧龙湖生态区保护规划为例 [J].
王云才 ;
郭娜 ;
彭震伟 .
中国园林, 2013, 29 (07) :107-112
[4]   青岛市湿地生态网络评价与构建 [J].
傅强 ;
宋军 ;
毛锋 ;
吴永兴 ;
姚涵 ;
唐剑波 .
生态学报, 2012, 32 (12) :3670-3680
[5]   基于景观连接度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评价 [J].
刘世梁 ;
杨珏婕 ;
安晨 ;
邱扬 ;
王军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03) :689-695
[6]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的南京主城区重要生态斑块识别 [J].
许文雯 ;
孙翔 ;
朱晓东 ;
宗跃光 ;
李杨帆 .
生态学报, 2012, 32 (04) :260-268
[7]   湖南省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J].
尹海伟 ;
孔繁花 ;
祈毅 ;
王红扬 ;
周艳妮 ;
秦正茂 .
生态学报, 2011, 31 (10) :2863-2874
[8]   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景观连通性的影响及连通性优化效应——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 [J].
孙贤斌 ;
刘红玉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6) :892-903
[9]   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研究前沿 [J].
刘滨谊 ;
王鹏 .
中国园林, 2010, 26 (03) :1-5
[10]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厦门为例 [J].
刘孝富 ;
舒俭民 ;
张林波 .
生态学报, 2010, 30 (02) :4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