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停用拉米夫定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被引:7
作者
张晓红
马会慧
崇雨田
肖杰生
姚集鲁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慢性乙肝; 拉米夫定; 停药; 肝功能衰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62 [];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拉米夫定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停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1例纳入研究,记录治疗前病程、诊断、拉米夫定疗程,用拉米夫定前、停用时和复发后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病毒学指标及YMDD变异、前C区变异,按复发后的诊断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进行比较。【结果】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位年龄38.0岁,大于慢性乙型肝炎组31.5岁(Z=3.49,P<0.01);年龄(Wald=10.13,P<0.05)和拉米夫定治疗前诊断为失代偿性肝硬化(Wald=7.61,P<0.05)都是停药反跳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功能衰竭组服拉米夫定前总胆红素异常患者20.0%(字2=16.50,P<0.01),停拉米夫定后未随访者86.7%(字2=17.57,P<0.01),停拉米夫定时未出现Anti鄄HBe阳转者85.2%(字2=8.04,P<0.01),复发时HBVDNA载量3.0×108±4.8×108(Z=4.46,P<0.01),前C区联合YMDD变异者56.0%(字2=11.69,P<0.01),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年龄大、总胆红素异常、诊断为失代偿性肝硬化,停药时未发生Anti鄄HBe阳转,停药后无随访,复发时HBVDNA载量超过1×108拷贝/mL、出现前C区联合YMDD变异可能是停拉米夫定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J].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07) :46-49
[2]   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病情加重及随访 [J].
余雷 ;
高涛 ;
陆基华 .
上海医学, 2002, (03) :183-184
[3]   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3例报道 [J].
郭亚兵 ;
喻新民 ;
冯筱榕 ;
孙剑 ;
侯金林 ;
章廉 ;
骆抗先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06) :360-360
[4]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J].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 ;
寄生虫病学分会 ;
肝病学分会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06) :324-329
[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长期疗效 [J].
姚光弼 ;
王宝恩 ;
崔振宇 ;
姚集鲁 ;
曾明德 .
中华肝脏病杂志, 1999, (02) :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