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侏罗纪变形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70
作者
董树文 [1 ]
胡健民 [2 ]
李三忠 [3 ]
施炜 [2 ]
高锐 [4 ]
刘晓春 [2 ]
薛怀民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中国海洋大学地学院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侏罗纪; 陆内造山; 大别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山造山带作为三叠纪华北与扬子大陆碰撞成因并形成超高压变质岩石已经没有异议。然而,对侏罗纪的变形性质和大地构造背景的认识还未取得一致意见。通过前陆早侏罗世地层褶皱,前陆深部反射地震探测,造山带内 SE 角闪岩相线理变形以及160~120Ma 岩浆岩记录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等新的研究成果,证实中侏罗世大别山曾发生强烈的造山运动。这次造山运动相当于“燕山运动”,由于扬子与华北陆块在三叠纪已经拼合成一个大陆,所以侏罗纪变形属于陆内造山性质。将侏罗纪变形事件从大别山碰撞造山过程中分离出来可以合理地解释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第二次折返(从壳幔边界到地壳浅部)机理,150Ma 的混合岩化作用和广泛的130~120Ma 花岗岩-火山岩成因,以及大别山前陆 MOHO 错断等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1189 / 11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岩石成因、构造环境与成矿作用.[M].邓晋福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04,
  • [2] 大别山造山带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M].徐树桐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 [3] 燕山地区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M].崔盛芹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 [4] 莫霍面地震反射图像揭露出扬子陆块深俯冲过程
    高锐董树文贺日政刘晓春李秋生管晔白金李朋武黄东定钱桂华匡朝阳李三忠
    [J]. 地学前缘, 2004, (03) : 43 - 49
  • [5] 北大别主簿源花岗岩和片麻岩矿物的氧同位素平衡及其Rb-Sr年代学效应
    谢智
    王峥嵘
    郑永飞
    陈江峰
    张巽
    [J]. 地球化学, 2001, (01) : 95 - 101
  • [6] 大别山腹地燕山期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陈廷愚
    牛宝贵
    刘志刚
    富云莲
    任纪舜
    [J]. 地质学报, 1991, (04) : 329 - 33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