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

被引:75
作者
张长厚
吴淦国
徐德斌
王根厚
孙卫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关键词
板内造山带; 构造格局; 逆冲构造; 斜压断裂; 燕山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由近东西向丰宁-隆化断裂、古北口-平泉断裂和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及马兰峪背斜组成。丰宁-隆化断裂为由北向南的低角度逆冲断层经后期改造而形成。古北口-平泉断裂系由柳河-承德县断层、乌龙矶-小料北沟断层、寿王坟-大杖子-下杖子断层组成的断裂系统,在剖面上呈正花状构造,具右行斜压性质,活动时代为148~132Ma。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为一右行走滑断裂。马兰峪背斜不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组合特征,深部岩浆活动主导的、基底薄弱带控制的断块差异隆升可能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三叠系砾岩中的砾石绝大多数具再生砾石特征,主要来自石炭系—二叠系,其中火山岩砾石的年代(240~248Ma)表明其沉积时间应明显小于240Ma。下板城盆地北部及西部王家店-小梁后盆地原所谓的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火山岩的时代分别为161Ma和126~127Ma。因此,原标志印支期变形的角度不整合的时代已被否定,印支运动构造表现需重新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864 / 87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