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东部印支期构造变形研究

被引:54
作者
于福生
漆家福
王春英
机构
[1]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2] 甘肃省地矿厅第三勘察院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燕山构造带; 印支运动; 构造变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华北东部印支期构造变形问题 ,进行了野外调研和室内编图工作 ;讨论了渤海湾盆地及燕山构造带、胶南隆起、辽西、辽东等地区印支期构造运动的表现、变形特征、变形期次 .结果表明 ,研究区印支期构造变形以形成近东西向大型褶皱 -冲断带为特征 ,变形期次分为早期 ( T1-2 )和晚期 ( T3 )两个阶段 .变形机制来源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华南板块间的碰撞、拼贴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燕山山脉隆升过程的热年代学分析
    吴珍汉
    崔盛芹
    吴淦国
    朱大岗
    冯向阳
    马寅生
    [J]. 地质论评, 2000, (01) : 49 - 57
  • [2] 燕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特征及其与陆内造山作用关系
    朱大岗
    吴珍汉
    崔盛芹
    吴淦国
    马寅生
    冯向阳
    [J]. 地质论评, 1999, (02) : 163 - 172
  • [3] 大别山-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年代学——Ⅱ.锆石U-Pb同位素体系
    李曙光
    李惠民
    陈移之
    肖益林
    刘德良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 200 - 206
  • [4] 胶莱盆地的运动学特征
    戴俊生,陆克政,宋全友,陈书平
    [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2) : 1 - 6
  • [5] 济阳坳陷东北部中生代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及盆地演化
    王毅,陆克政,任安身
    [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2) : 1 - 8
  • [6] 燕辽三叠纪碱性偏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牟保磊
    阎国翰
    [J]. 地质学报, 1992, (02) : 108 - 121
  • [7] 燕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赵越
    [J]. 地质论评, 1990, (01) : 1 - 13
  • [8] 华北板内造山带的形成史
    葛肖虹
    [J]. 地质论评, 1989, (03) : 254 - 261
  • [9] 北京地区的印支运动
    陈正邦
    邓一岗
    米双庆
    李玉光
    陈铭强
    [J].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5, (03) : 62 - 71
  • [10] 从构造特征论北京西山的印支运动
    宋鸿林
    葛梦春
    [J]. 地质论评, 1984, (01) : 77 -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