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古近纪甲查拉组物源分析及其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启动时间的约束

被引:26
作者
魏玉帅 [1 ]
王成善 [1 ]
李祥辉 [2 ]
曹珂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
[2]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物源分析; 大陆碰撞; 特提斯喜马拉雅; 甲查拉组; 江孜; 藏南;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6.03.009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的江孜地区古近纪甲查拉组角度不整合于晚白垩世宗卓组之上,系该地区最高(时代最晚)海相地层。运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组物源区主要为近源再旋回造山带,岩屑的母岩类型主要是岩浆弧成因的中性、中酸性安山质火山岩。新生代以前,特提斯喜马拉雅属于印度板块的被动大陆边缘,从特提斯喜马拉雅南亚带向北亚带显示了一种从浅水陆棚到深水盆地的变化,在侏罗-白垩纪时其陆源碎屑物主要是成熟度极高的石英砂岩,所以甲查拉组的碎屑物质只能来源于当时的冈底斯弧地区,所获有限的古水流证据也指示了这一点。从欧亚大陆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被带到原印度大陆地区沉积,暗示该区的特提斯洋壳已经完全消失,印度与欧亚大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中、东部产生了初始的陆-陆碰撞,其碰撞的启动时间为甲查拉组开始沉积的65 M a±。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西藏南部上三叠统郎杰学群物源分析 [J].
李祥辉 ;
曾庆高 ;
王成善 ;
谢尧武 .
沉积学报, 2004, (04) :553-559
[2]   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Ar/Ar年代格架 [J].
周肃 ;
莫宣学 ;
董国臣 ;
赵志丹 ;
邱瑞照 ;
王亮亮 ;
郭铁鹰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20) :2095-2103
[3]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二叠纪——白垩纪的火山活动(Ⅰ):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J].
朱弟成 ;
潘桂棠 ;
莫宣学 ;
廖忠礼 ;
江新胜 ;
王立全 .
地质通报, 2004, (07) :645-654
[4]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古近纪海相地层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J].
李国彪 ;
万晓樵 ;
刘文灿 ;
梁定益 ;
H.Yu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3) :228-240
[5]   再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启动时间 [J].
王成善 ;
李祥辉 ;
胡修棉 .
地质学报, 2003, (01) :16-24
[6]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古新世深水沉积和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对前陆盆地演化的制约 [J].
丁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47-58
[7]   朋曲组——西藏南部最高海相层位一个新的地层单元附视频 [J].
李祥辉 ;
王成善 ;
胡修棉 ;
万晓樵 ;
徐钰林 ;
赵文金 .
地层学杂志, 2000, (03) :243-248
[8]   深海相中的砂质碎屑流沉积——以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侏罗-白垩系为例 [J].
李祥辉 ;
王成善 ;
胡修棉 .
矿物岩石, 2000, (01) :45-51
[9]   西藏南部拉孜—江孜一带的白垩系 [J].
吴浩若 ;
王东安 ;
王连城 .
地质科学, 1977, (03) :250-262
[10]  
王成善[等]著.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地质与大陆古海洋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