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叙事的边界 隐私侵权抗辩论纲

被引:20
作者
叶名怡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
关键词
隐私权; 侵权; 抗辩; 信息已披露; 公共事件; 公众人物; 公共利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隐私侵权抗辩是合法侵犯个人隐私的正当理由,包括三项:信息已披露、公共事件和公众人物。信息已披露意味着"再传播"原则上合法,但受"被遗忘权"的限制。公共事件关涉公共利益,公众有知情权;刑案记录构成公共事件,犯罪人原则上无匿名报道权利;采访自由、报道自由等言论自由合法触及隐私利益时亦应有度。公众人物私生活原则上应受保护,例外才不予保护,尤其是图像报道而非文字报道时应更为慎重。公众兴趣和公共利益均非抗辩,但后者是公共事件和公众人物两项抗辩的深层理由和衡量标准,公共利益(信息利益)与隐私利益在个案衡量时应考察信息主题、利害关系人公职身份和知名度、侵害方式、侵害领域等八项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56 / 977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隐私权视野下的网上公开裁判文书之限 [J].
黄忠 .
北方法学, 2012, (06) :87-94
[2]   从判决书的私人公开看公共记录中的隐私权保护 [J].
张建文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2, (05) :100-104
[3]   报纸犯罪报道匿名状况的法理思考 [J].
庹继光 ;
倪承英 .
新闻界, 2012, (12) :63-65+73
[4]   “以营利为目的”与肖像权侵权责任认定——以案例为基础的实证研究 [J].
张红 .
比较法研究, 2012, (03) :63-76
[5]   裁判文书公开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 [J].
李友根 .
法学, 2010, (05) :126-134
[6]   论中国新闻侵权抗辩及体系与具体规则 [J].
杨立新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5) :1-17+58
[8]   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 [J].
吴汉东 .
法学, 2004, (10) :77-89
[9]   肖像权与肖像作品著作权冲突的研究 [J].
程啸 ;
杨明宇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3) :111-118
[10]   论形象权 [J].
董炳和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8, (04) :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