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宜阳地区TTG质片麻岩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质学

被引:122
作者
第五春荣
孙勇
林慈銮
柳小明
王洪亮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TTC质岩; 锆石;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地壳增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45 [];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对华北地块南缘、豫西宜阳穆册TTG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研究。宜阳穆册TTG质片麻岩SiO2含量为59~73%,Al2O3>15%、CaO、MgO、Al2O3、TiO2、Na2O/K2O与SiO2的含量呈负相关,表明在岩浆演化中有镁铁矿物和斜长石的分离,岩浆成分随着分异而富钾。P2O5与SiO2含量呈正相关,反映出磷灰石的分离。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9~23);重稀土相对于轻稀土轻度分异;无明显的Eu异常(Eu*=0.95~1.07)。岩石富Rb、Sr、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低Y(13.25~25.27μg/g)和Yb(1.27~1.98μg/g);高Sr(507.14~606.85μg/g)及Sr/Y(34.15~39.97),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表明,研究区片麻岩为一套高铝的TTG质岩石。这套片麻岩可能是在角闪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TTG质片麻岩的年龄为2.3Ga。片麻岩中的锆石大部分具负εHf(t)值(最高达-4.95),揭示其源区可能主要为古老陆壳物质;部分锆石的εHf(t)为正值,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宜阳TTG质片麻岩的Hf同位素数据表明,其两阶段模式年龄主要2.57~3.01Ga之间,平均值为2.82Ga,所以说穆册灰色片麻的源区可能存在年龄为2.8Ga左右(或更老)的地壳物质,说明代表该区基底的太华杂岩形成时代可能为2.8Ga(或更老)。虽然华北地块陆壳最主要的增生时代被认为发生在2500Ma,但宜阳TTG质片麻岩的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都说明华北地块大陆地壳在古元古代早期仍然存在相当规模的陆壳增生。
引用
收藏
页码:253 / 2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吕梁-五台地区晚太古宙—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性质及其地质意义
    陈斌
    刘树文
    耿元生
    刘超群
    [J]. 岩石学报, 2006, (02) : 296 - 304
  • [2] 吕梁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浆作用——来自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
    耿元生
    杨崇辉
    万渝生
    [J]. 岩石学报, 2006, (02) : 305 - 314
  • [3] U-Pb同位素定年标准锆石的Hf同位素
    徐平
    吴福元
    谢烈文
    杨岳衡
    [J]. 科学通报, 2004, (14) : 1403 - 1410
  • [4] 河南洛宁太华岩群斜长角闪岩的锆石207Pb/206Pb和角闪石40Ar/39Ar年龄
    倪志耀
    王仁民
    童英
    杨淳
    戴潼谟
    [J]. 地质论评, 2003, (04) : 361 - 366
  • [5] 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沈其韩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2, (04) : 305 - 316
  • [6] 中国东部燕山期高Sr低Y型中酸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对中国东部地壳厚度的制约
    葛小月
    李献华
    陈志刚
    李伍平
    [J]. 科学通报, 2002, (06) : 474 - 480
  • [7] 豫西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斜长角闪岩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周汉文
    钟增球
    凌文黎
    钟国楼
    徐启东
    [J]. 地球化学, 1998, (04) : 367 - 372
  • [8] 鲁山太华群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薛良伟,原振雷,张荫树,强立志
    [J]. 地球化学, 1995, (S1) : 92 - 97
  • [9] 从岩石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论北秦岭地壳增生和地壳深部性质
    张宏飞,赵志丹,骆庭川,张本仁
    [J]. 岩石学报, 1995, (02) : 160 - 170
  • [10] 东秦岭华北地台区岩浆活动的时代及地壳增长和再改造
    黄萱,孙宝山,潘均,张仁祜
    [J]. 岩石学报, 1995, (02) : 171 -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