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修饰的灯盏花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和大鼠体内药动学

被引:15
作者
李卉芳 [1 ]
刘明星 [1 ]
刘清飞 [1 ]
罗国安 [1 ]
王川 [1 ]
王义明 [1 ]
陈奇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化学系
[2] 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自乳化溶剂扩散法; 聚乳酸; 纳米粒; 药动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461 [中草药制剂的生产];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制备灯盏花素聚乳酸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同时考察了游离药物和纳米药物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后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灯盏花素聚乳酸纳米粒,并用泊洛沙姆188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血浆样品中灯盏花素的含量,药时数据采用DASver 1.0药代计算程序处理。结果:载药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77.2和319.6 nm,多分散指数分别为(0.11±0.01)和(0.12±0.02),平均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86.9±0.9)%,(8.0±0.2)%和(93.1±0.6)%,(8.5±0.1)%,游离灯盏花素iv后呈二室模型,t1/2β为(0.81±0.14)m in,纳米组则呈一室模型,2种粒径的纳米粒的t1/2β分别为(8.90±0.16)m in(177.2 nm)和(13.90±0.07)m in(319.6 nm)。游离灯盏花素和2种粒径的灯盏花聚乳酸纳米粒的AUC0~t分别为(158.82±69.96),(1 476.25±51.22)和(704.95±25.39)mg.m in.L-1。经t检验,游离药物与纳米药物之间的t1/2β和AUC0~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灯盏花素制成纳米粒后明显增加了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半衰期,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且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对药动学有一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14 / 6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灯盏花素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研究
    何燕
    张馨欣
    潘卫三
    [J]. 中国药学杂志, 2006, (02) : 119 - 122
  • [2] 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毒性
    刘明星
    董静
    杨亚江
    杨祥良
    徐辉碧
    [J]. 药学学报, 2004, (07) : 556 - 560
  • [3] 灯盏花研究近况
    马宇辉
    罗国安
    王义明
    [J]. 中成药, 2004, (01) : 65 -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