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性的椭圆结构——“八二宪法”中的“建设者”述论

被引:15
作者
王人博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时间; 革命时间; 社会主义; 八二宪法; 建设者; 椭圆结构;
D O I
10.16346/j.cnki.37-1101/c.2018.02.04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当下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与现代性始终是国家所追求的双重目标。中国的现代时间包括"革命时间"与"当下时间",而同为现代时间意识的革命与建设并非前后之决然二分。"建设者"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功能身份概念,它的出现与"八二宪法"的时间观、时间意识密切相关。宪法中的"建设者"作为一种时间维度的存在物,正处于这一进步主义时间坐标的"现在"位置上。工人阶级分享了执政党的阶级优势,成为其执政的"阶级基础","建设者"分享的则是在国家现代性目标中的功能特性,成为执政的"群众基础"的一部分。国家现代性既需要具有革命血统的工人阶级保证它的社会主义性质,也需要"建设者"等其他社会阶层对国家现代性的实际贡献。"建设者"受制于宪法所构筑的"国体语境"(阶级性),同时又独立于这一语境,而与国家现代性联系在一起。就其来源而言,它所属的"新的社会阶层",既是国家现代性的伴生物,又是促进国家现代性实现的重要主体,其意义将由"未来"(目标)给付和规训。"建设者"的现代功能身份与政治身份的二元构造,说明了党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其理论已发生衍变的事实。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2+166 +16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21]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
  • [22]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 [23] 周恩来经济文选.[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 [24] 毛泽东著作选读.[M].毛泽东 著;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编.人民出版社.1986,
  • [25] 列宁全集.[M].列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