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南山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6
作者
熊春梅
杨立中
贺玉龙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西南山区; 资源可持续利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生态足迹模型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全球范围、国家范围乃至区域和城市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的方法。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97-200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0.727 hm2增加至2006年的1.20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7年的1.003 hm2下降至2006年的0.879 hm2,同期的人均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0.277 hm2上升至2006年的0.321 hm2,表明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由可持续状态向不可持续状态的转变。为了更好地分析自治州资源利用的效率情况,文章对1997-2006年自治州的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自治州的万元GDP生态足迹值逐年下降,由1997年的4.948hm2降低至2006年的3.212hm2。说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较快,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在逐步向良性发展。通过分析,文章最终从5个方面总结出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中国196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
    陈成忠
    林振山
    [J]. 生态学报, 2008, (01) : 338 - 344
  • [2]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铁路”系统研究附视频
    熊风
    杨立中
    罗洁
    贺玉龙
    [J]. 铁道工程学报, 2007, (05) : 43 - 46+66
  • [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贵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评价
    陈涛
    徐瑶
    [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 213 - 218
  • [4]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徐中民
    张志强
    程国栋
    陈东景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 280 - 285
  • [5]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徐中民
    陈东景
    张志强
    程国栋
    [J]. 土壤学报, 2002, (03) : 441 - 445
  • [6] 青藏高原自然资产利用的生态空间占用评价
    鲁春霞
    谢高地
    成升魁
    张镱锂
    [J]. 资源科学, 2001, (06) : 29 - 35
  • [7] 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
    谢高地
    鲁春霞
    成升魁
    郑度
    [J]. 资源科学, 2001, (06) : 20 - 23
  • [8]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
    张志强
    徐中民
    程国栋
    陈东景
    [J]. 地理学报, 2001, (05) : 598 - 609
  • [9]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
    陈东景
    徐中民
    程国栋
    张志强
    [J]. 冰川冻土, 2001, (02) : 164 - 169
  • [10]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杨开忠
    杨咏
    陈洁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 630 - 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