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官立法三问:资格要件、制度设计与实施空间

被引:29
作者
刘练军 [1 ,2 ]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2] 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立法; 监察官; 资格要件; 监察体制改革;
D O I
10.14167/j.zjss.2019.03.006
中图分类号
D922.11 [行政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当下学界已然形成了一股催促监察官法尽快出台的学术热潮。然而,监察官不必亦不易像法官和检察官那样走职业化发展之路。对于监察官的任职资格要件,参照公务员法上的相关规定执行即可,是否需要由全国人大为之量身定制一部监察官法殊为可疑。中国特色监察官制度的核心是权责对等,其具体内涵相当丰富,从监察官的称谓、等级、任免、考评、晋升、薪酬到由合署办公引起的与纪检干部的衔接,不一而足。此等细则化的制度具体如何设计,需要充分汲取监察体制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而监察法才刚刚实施,相关经验尚在积累之中,此时仓促制定监察官法,那最后有可能沦为一种象征性立法,这样反而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9+156 +156-15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论国家监察权的性质 [J].
陈瑞华 .
比较法研究, 2019, (01) :1-15
[2]   监察委员会组织立法刍议 [J].
刘练军 .
法治研究, 2018, (06) :13-22
[3]   中国监察官制度的构建及路径研究 [J].
周磊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 (04) :41-46+148
[4]   基层法官流失的图景及逻辑:以Y省部分基层法院为例 [J].
张青 .
清华法学, 2018, 12 (04) :48-67
[5]   实现“高效”目标:打造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升级版” [J].
蒋来用 .
河南社会科学, 2018, 26 (07) :1-6
[6]   我国监察机关的宪法定位 以国家机关相互间的关系为中心 [J].
秦前红 .
中外法学, 2018, 30 (03) :555-569
[7]   三重场域下中国基层法官离职类型探讨 [J].
徐清 .
法学, 2018, (04) :117-127
[9]   监察至上还是三察鼎立——新监察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配置分析 [J].
张建伟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18, (01) :170-180+209
[10]   国家监察权的属性探究 [J].
徐汉明 .
法学评论, 2018, 36 (01) :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