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菱鲆烂鳍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学研究

被引:15
作者
张正
王印庚
韩文君
李秋芬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2]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3]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山东青岛
[4] 山东青岛
关键词
大菱鲆; 烂鳍; 16SrRNA; 系统发育树; Vibrioanguillarum;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3.399 []; S941.4 [微生物性鱼病];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从山东半岛3个养殖场各分离到一株大菱鲆烂鳍病的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有运动能力,菌落半透明。经常规生理生化特征测试和16SrRNA基因序列对比,表明它们都是同一种细菌。理化特征的结果显示这3株菌均与V.anguillarum的表性特征非常相似。对其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与V.anguillarum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将该菌鉴定为V.anguillarum。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引进养殖的初步研究 [J].
雷霁霖 ;
刘新富 .
现代渔业信息, 1995, (11) :1-3
[2]  
兽医微生物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陆承平主编, 2001
[3]  
大菱鲆疾病的研究进展 .2 程开敏,俞开康,战文斌,周丽. 鱼类病害研究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