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的宽容脉络及其现代性发展

被引:4
作者
熊絮茸 [1 ,2 ]
邓猛 [1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 徐州医学院
关键词
融合教育; 宽容; 现代性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平等、差异与多样性是融合教育的核心,差异是宽容之所以必要的情境条件,承认差异与多样性的宽容是自由和人权的前提,是融合教育生成的基础;融合教育的宽容发展脉络的探析为中国宽容文化的现代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现实必然,成为推动与保障融合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条件,而"和谐社会"的建构为融合教育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从“差序格局”看中国人宽容精神的缺失 [J].
王迅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6 (03) :78-81
[2]   全纳教育的哲学基础:批判与反思 [J].
邓猛 ;
肖非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8, (05) :18-22
[3]  
宽容:宗教自由及宗教对话的前提[J]. 刘素民.哲学动态. 2005(11)
[4]   中国古代和谐理想与不宽容现实的历史反思 [J].
王四达 .
理论探讨, 2005, (06) :47-49
[5]   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 [J].
黄志成 .
中国特殊教育 , 2004, (05) :17-20
[7]   论宽容和宽容的限度 [J].
约安娜·库茨拉底 .
第欧根尼, 1998, (02) :22-31
[8]  
论宽容[M]. 花城出版社 , (法) 伏尔泰 (Voltaire), 2007
[9]  
差异的颂歌[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法)阿尔贝·雅卡尔(AlbertJacquard)著, 2004
[10]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法)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