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中国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
被引:53
作者:
王亚辉
[1
,2
]
李秀彬
[1
]
辛良杰
[1
]
谈明洪
[1
]
李薇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农地经营规模;
平衡面板;
土地流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在土地规模不断集中已成为顶层设计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理清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论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断与实证检验,对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不同地貌及三大经济带来看,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产率会稳定在某一状态。当前,农地规模远小于人均农地的最优经营规模,农地规模的集中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仍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政府需要做的是,降低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推动实现多种形式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兼顾不同区域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539 / 552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