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与泥底辟构造有关的天然气水合物初探

被引:25
作者
赵汗青 [1 ]
吴时国 [1 ]
徐宁 [1 ]
王秀娟 [1 ]
张光学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关键词
泥火山; 泥底辟构造; 天然气水合物; 东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6 []; P744.4 [石油和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所获得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析,发现冲绳海槽南部西侧槽坡附近以及海槽内部发育有一系列泥火山(底辟)构造,在地形上表现为泥火山地貌,在穿过泥火山的地震剖面上,表现出典型的泥底辟构造。对穿过泥底辟构造的DMS01-5地震剖面进一步的处理和解释发现,泥底辟构造顶部存在明显的似海底反射(BSR),其与海底反射波组极性相反,在BSR之上存在振幅空白带,在速度谱上出现速度异常,指示存在与泥火山有关的天然气水合物。从世界广泛发现的与泥底辟构造有关的天然气水合物来看,天然气水合物既可以在泥底辟构造的丘状外围成藏,也可以在其外围的海底沉积物中产出。在泥底辟构造的丘状外围附近,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制类似于传统的矿物低温热液的形成;在泥底辟构造外围海底沉积物中,其形成过程类似于传统的矿物交代形成机制。冲绳海槽泥底辟构造的发育与很高的沉积速率和槽坡的活动断层有关。在冰期期间,长江携带大量的陆源物质直接输送到大陆坡地区,沉积速率达300 m/Ma,产生异常高压,同时张性断层极为发育,为流体的迁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在异常压力以及上覆地层压力作用下大量流体向上运移,从而发育大量的泥底辟构造。富含甲烷的流体易在其外围及外围海底沉积物中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藏。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数据计算南海北部陆坡海底热流
    王宏斌
    梁劲
    龚跃华
    黄永样
    刘学伟
    沙志彬
    [J]. 现代地质, 2005, (01) : 67 - 73
  • [2]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响应研究——中国南海HD152测线应用实例
    刘学伟
    李敏锋
    张聿文
    张光学
    吴能友
    黄永样
    王宏斌
    [J]. 现代地质, 2005, (01) : 33 - 38
  • [3] 冲绳海槽弧后扩张证据及关键问题探讨
    吴自银
    王小波
    金翔龙
    李家彪
    高金耀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4, (03) : 67 - 76
  • [4]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似海底反射现象AVO正演模型研究
    孙春岩
    章明昱
    牛滨华
    黄新武
    [J]. 现代地质, 2003, (03) : 337 - 344
  • [5]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BSR的地震研究
    唐勇
    金翔龙
    方银霞
    孙鹏
    李新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4) : 59 - 66
  • [6] 东海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
    方银霞
    黎明碧
    金翔龙
    李家彪
    [J]. 科技通报, 2003, (01) : 1 - 5
  • [7] 东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区域地质特征及可能的远景区
    龚建明
    杨文达
    卢振权
    栾锡武
    方银霞
    [J]. 海洋地质动态, 2001, (07) : 20 - 23
  • [8] 我国东海及邻近海域气体水合物可能的分布范围
    栾锡武
    初凤友
    赵一阳
    秦蕴珊
    陈左林
    [J]. 沉积学报, 2001, (02) : 315 - 319
  • [9] 冲绳海槽中段西陆坡下缘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分析
    孟宪伟
    刘保华
    石学法
    吴金龙
    [J]. 沉积学报, 2000, (04) : 629 - 633
  • [10] 冲绳海槽年代地层与沉积速率
    李培英
    王永吉
    刘振夏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1) : 50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