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父亲在位的特点分析

被引:9
作者
蒲少华
卢宁
凌瑛
曹亦薇
机构
[1] 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咨询中心
关键词
父亲在位; 性别差异; 年级差异; 大学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44 [学生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 ; 04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亲在位的特点。方法采用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FPQ-R)对70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父亲在位不存在性别和年级的显著差异(F=1.377,P>0.05;Ff=1.272,P>0.05);独生子女在父亲参与的感知、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和父亲影响的概念等3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F=15.277,P<0.01;F=13.180,P<0.001;Ff=4.051,P<0.05);非独生子女在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F=4.738,P<0.05)。结论大学生父亲在位存在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591 / 59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父亲在位问卷的初步修订 [J].
蒲少华 ;
卢宁 ;
唐辉 ;
王孟成 ;
凌瑛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 (02) :139-142
[2]   国外“父亲在位”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启示 [J].
蒲少华 ;
李臣 ;
卢宁 ;
王孟成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28 (02) :141-147
[3]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 [J].
王颖 ;
刘新民 .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0, 29 (03) :231-233
[4]   父亲教养的研究进展 [J].
蒲少华 ;
卢宁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0) :1194-1197
[5]   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研究综述 [J].
许岩 ;
张文新 .
江西教育科研, 2006, (01) :12-14
[6]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J].
杨丽珠 ;
董光恒 .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03) :260-266
[7]   效果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 [J].
权朝鲁 .
心理学探新, 2003, (02) :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