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微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研究

被引:8
作者
宋淑华
王朝晖
付永虎
谷阳光
机构
[1]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大亚湾; 微表层; 浮游植物群落; 蓝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解微表层中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于2007年5月2008年4月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微表层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2种,其中以硅藻、甲藻为主,还有一些种类的蓝藻和红藻、褐藻等大型藻类的丝状幼体。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在1.90×1048.17×105/L之间,年均值为2.45×105L。该浮游植物群落由硅藻和蓝藻共同主导,细胞数量年均百分比含量分别为48.41%和42.14%,硅藻细胞数量在夏秋季节占绝对优势,冬季则以蓝藻占据优势地位。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高,年平均值分别为3.02、0.62,全年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调查表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蓝藻的出现是大亚湾微表层浮游植物的重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海域水质的恶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J].
孙翠慈 ;
王友绍 ;
孙松 ;
张凤琴 .
生态学报, 2006, (12) :3948-3958
[2]   大亚湾澳头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周年数量动态 [J].
陈菊芳 ;
齐雨藻 ;
徐宁 ;
王朝晖 .
水生生物学报, 2006, (03) :311-317
[3]  
海洋碳循环过程中的海水微表层泵[J]. 张正斌,宫海东,刘莲生,张闯.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5(06)
[4]   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水域的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研究 [J].
李纯厚 ;
林钦 ;
张汉华 ;
蔡文贵 ;
黄洪辉 ;
戴明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4) :784-789
[5]   大亚湾澳头海域硅藻、甲藻的数量变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王朝晖 ;
陈菊芳 ;
徐宁 ;
齐雨藻 .
海洋与湖沼, 2005, (02) :186-192
[6]   胶州湾浮游植物数量长期动态变化的研究 [J].
吴玉霖 ;
孙松 ;
张永山 ;
张芳 .
海洋与湖沼, 2004, (06) :518-523
[7]   近2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J].
王友绍 ;
王肇鼎 ;
黄良民 .
热带海洋学报, 2004, (05) :85-95
[8]   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 [J].
徐宁 ;
吕颂辉 ;
段舜山 ;
李爱芬 ;
刘振乾 .
海洋环境科学, 2004, (02) :20-24
[9]   大亚湾微表层和次表层海水营养盐的研究附视频 [J].
彭云辉 ;
王肇鼎 ;
孙丽华 ;
韦桂峰 ;
朱卓洪 .
台湾海峡, 2002, (03) :310-316
[10]   2000~2001年柘林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动的周年调查 [J].
周凯 ;
黄长江 ;
姜胜 ;
黄文魁 ;
董巧香 .
生态学报, 2002, (05) :688-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