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砷污染对人体血细胞DNA合成、DNA损伤及修复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张爱华
杨光红
李健
王荣
机构
[1] 贵阳医学院卫生毒理教研室!贵州贵阳
关键词
燃煤砷污染; DNA合成; DNA损伤及修复; 液体闪烁计数法; 125I后标记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3.1 [对人体的危害];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目的与方法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法及12 5I后标记法检测燃煤型砷中毒人群血细胞DNA自发合成、DNA -蛋白质交联物(DPC)水平及非程序外DNA合成 (UDS)反应 ,以探讨燃煤砷污染对人体DNA合成、DNA损伤及修复的影响。结果 :病区非病人及中毒病人的DNA合成明显降低 ,DPC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 ;而UDS反应则只在中毒病人体内增强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燃煤砷可在早期致人体内DPC形成 ,引起严重的DNA损伤 ;亦能诱导中毒人群UDS反应增强 ,明显抑制DNA合成和修复 ,此可能为砷致皮肤癌敏感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7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砷的致癌、致畸及致突变作用研究进展[J]. 张波,孟紫强.癌变.畸变.突变. 1997(02)
[2]   肺癌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J].
郭志荣 ;
彭盛梅 ;
蒋国雄 ;
赵春元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6, (03) :28-30
[3]   外来化学物与DNA-蛋白质交联物关系的研究进展 [J].
雷毅雄,庄志雄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5, (03) :149-153
[4]   砷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及DNA合成的效应 [J].
孟紫强,孟华千 .
中国环境科学, 1994, (02) :134-138
[5]   地方性砷中毒工作标准探讨 [J].
王连方 .
地方病通报, 1994, (01) :46-50
[6]   非程序DNA合成试验检测某些金属诱变性的研究 [J].
曾晓非 ;
毛德寿 ;
顾祖维 ;
黄雷鸣 .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990, (01)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