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砷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及DNA合成的效应
被引:12
作者:
孟紫强,孟华千
机构:
[1] 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系,山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砷,淋巴细胞转化,DNA合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3 [环境污染的危害];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无机砷化合物(亚砷酸钠和砷酸钠)对未致敏人血淋巴细胞的转化和DNA合成是双相性的,即在低浓度下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而在较高浓度下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人血淋巴细胞具有自发的DNA合成作用,低浓度的砷对这种自发DNA合成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砷则有抑制作用。人血淋巴细胞与砷连续接触3天以后,其转化过程便被诱发;连续接触砷6天以后,转化过程受砷的刺激达到最大;细胞与砷接触时间愈长,具最大刺激效应的砷浓度就愈低。三价砷较五价砷的效应强。P<0.01;*P<0.001。表2砷酸钠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的效应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P<0.001。其刺激效应在第3天即达到最大。抗原对淋巴细胞转化的诱导所需时间也较长,一般需6天,作用也较弱。因此,砷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的诱导作用,在作用时间和方式上与抗原的作用相似。但是,砷的作用与抗原又有不同,抗原需预先对个体致敏,是特异的;而砷的效应不是特异的,不需要预先致敏。2.1.3实验结果也表明,人血淋巴细胞存在自发的淋巴细胞转比过程,未受砷刺激的对照组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6天后,其DNA合成速率远高于在体外培养3天者(见表1、2)。2.2砷对淋巴细胞DN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38
页数:5
相关论文